“甘草閣老”徐階
古代吏治·記取曆史,並不是為了好奇
作者:樊樹誌
嘉靖、隆慶之際擔任內閣首輔的徐階,人們對他的看法大相徑庭。與他同時代的海瑞,譏諷他是“甘草閣老”;比他稍晚的錢謙益讚揚他是“名相”。究竟是“名相”,還是“甘草閣老”?最好還是用事實說話。
扳倒嚴嵩
徐階最大的貢獻就是扳倒了不可一世的嚴嵩嚴世蕃父子,在嘉靖、隆慶之交,撥亂反正,扭轉先前的政治頹靡局麵,因此被譽為“楊廷和再世”。正德十六年,武宗皇帝駕崩,世宗皇帝還未即位,內閣首輔楊廷和抓住時機,力挽狂瀾,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政績,無怪乎後人讚譽有加:“楊廷和總朝政者三十七日,中外倚以為安。”
嘉靖、隆慶之際的政局,與正德、嘉靖之際十分相似,內閣首輔徐階所扮演的角色,令人有“楊廷和再世”之感,決非偶然。據王世貞為他寫的傳記描述,此人“短小白皙”、“眉秀目善”,一副江南士人的典型氣派,能屈能伸,隨機應變而不露聲色。在嚴嵩專權跋扈的形勢下,能夠合作共事而不被打倒,充分顯示了他的政治智慧,謀略和詭譎兼而有之。在保全自己的前提下,伺機潛移帝意,導致嚴嵩嚴世蕃父子的垮台,為撥亂反正掃清了障礙。
他主政以後,在內閣辦公室牆壁上寫了一個條幅:“以威福還主上,以政務還諸司,以用舍刑賞還諸公論。”用直白的語言宣稱,他要撥亂反正,把威權和福祉歸還皇帝,把政務歸還政府各部門,把官員的任免與獎懲歸還公眾輿論,可以看做是他的施政綱領,目的在於改變嚴氏父子專擅朝政的局麵。意圖是很明顯的,他要向朝廷上下表明,不想成為嚴嵩第二,一定要反其道而行之。同時代人唐鶴征所寫的徐階傳記,對此給予高度評價:“(徐階)盡反(嚴)嵩政,務收人心,用物望嚴杜筐篚,天下翕然想望風采。”
徐階的另一貢獻是,利用起草嘉靖皇帝遺詔的機會,用委婉的方式,讓已故皇帝檢討自己癡迷於道教的錯誤。嘉靖四十五年十二月十四日,皇帝朱厚熜突然病故,他的遺詔並不是死前口授的,而是徐階代他起草的。為了撥亂反正,“遺詔”強調了已故皇帝對於癡迷道教的錯誤有所反省,為那些批評皇帝而遭到懲處的官員恢複名譽和官職,懲處慫恿皇帝玄修的道士,停止一切道教齋醮活動。一看便知,這不是執迷不悟的朱厚熜願意講的話。但是,當時必須這樣做。十二月二十六日,穆宗皇帝即位,他的登極詔書也是徐階起草的,基調和先帝遺詔完全一致,重申起用因反對玄修而遭懲處的官員,處罰道士,停止齋醮,破格提拔賢才,裁減冗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