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做藝術家的老婆

關係

作者:毛利

那事在北京很常見。一個胸中充滿文藝氣息的姑娘,有意無意中見到了自己相當仰慕的文藝界男性,導演啦編劇啦作家啦,這些人在各種小咖啡館和小酒吧頻繁出現,就像小溪裏不停遊動的魚,你站在岸上,很容易覺得自己充滿機會。

我有一個朋友,曾經嚐試著想俘獲一位中年男作家,不僅僅是上床,還想要進一步的交往——也就是說,她想在藝術家的天空留下一點痕跡。有不少女人喜歡這麼幹,所以藝術家周圍終日鶯鶯燕燕嘈雜不休,她們都想以某種方式獲得藝術的垂憐。直到有一天我這朋友發現自己有一個十分強有力的競爭對手,她翻開男作家的博客,圖片中所有的小型聚會,都有同一個女人出現在現場,不高調卻難以忽略。她本想以女朋友的姿態和男作家出現在現場,但這個女人比她顯得更像女主人。看起來她倒像是個吵鬧的小粉絲。

我朋友最後敗下陣來,隻好斷了做作家老婆的春夢。事隔多年,偶然讀到《我是海明威的巴黎妻子》,忍不住想起這個女朋友。你以為做作家的妻子是融入他作品最好的方式,其實並非如此。

海明威隔了36年,才動筆開始寫他和第一任妻子在巴黎的美妙時光,《流動的盛宴》一書出現諸多大人物,對妻子的描寫卻是可有可無。她是一個不會引起人們任何好奇的存在,隻負責在末尾撫慰下自己身處饑餓中的老公。

《我是海明威的巴黎妻子》一書並非哈德莉親筆書寫,而是由作者保拉翻閱大量資料後,盡最大努力修複出的曆史真相。當年錢鍾書說吃雞蛋,何必一定來看那隻母雞,這本書則是一本血淋淋的宰雞錄,讓你知道藝術家的夫人絕不好當。

首先,你最好有錢,起碼要比藝術家本人有錢。要知道一個人選擇以寫作謀生,難免窮困潦倒,甚至終身如此。作家們除了渴望作品出名大紅大紫外,也渴望有潛心扶植文學的好心人幫幫忙,誰也不願意始終如一地過著窮日子,對吧。海明威沒錢,幸好哈德莉有信托基金,他去追尋夢想,她則負責在後方乖乖一貧如洗。她接受了一筆八千美元的遺產,他們終於可以踏上去巴黎的旅程。

如果你不能以金錢方式幫助藝術,藝術家們難免覺得你不夠真誠,上升到愛情的高度,誰也不希望對方有所保留。而你要麵對的人,他的頭腦並不在乎那些庸俗的東西。這個人眼裏隻有純粹的寫或者畫,他會跟瘋了一樣,拚命達到目的。

所以其次,你必須接受,你的愛人相當自私,他絕不會在乎你的感受。“他永遠都會為了自己不惜任何代價。”這是他的宿命,為了這個他可以得罪所有朋友、清理所有障礙。他需要經曆,就滿世界遊走;他需要痛苦,就帶著你一起受苦。

當你能接受這些,你就能迎來最好的部分。哈德莉本來隻是美國某保守城鎮典型中產階級出身,如果沒有海明威,或許她一輩子都在鄉下嫁個普通人,和女朋友們打打橋牌,給小孩縫縫衣服。但等她坐在巴黎這桌盛宴前,一切都已不同。他們共同經曆了那個最好的時代,所有有趣的人從各方湧來,擁擠在巴黎各個街頭。海明威是這麼寫的:巴黎是一座很古老的城市,而我們卻很年輕,這裏什麼都不簡單,甚至貧窮、意外所得的錢財、月光,是與非以及那在月光下睡在你身邊的人的呼吸,都不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