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春暉杯”: 搭建對接孵化平台吸聚優秀創業項目(1 / 3)

“春暉杯”: 搭建對接孵化平台吸聚優秀創業項目

服務

作者:王芳 趙冰

江蘇常熟沙家浜,掩映在初秋蘆葦蕩裏的水鄉古鎮,清雅幽靜。在常熟市委市政府和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春暉杯”中國留學人員創新創業大賽(以下簡稱“春暉杯”創業大賽)評審會於9月3~7日再次來到“全國百強縣”的常熟市,蒞臨聞名遐邇的沙家浜。來自全國各地留學人員創業園、風險投資機構和留學人員企業的專家及主辦、承辦、協辦單位負責人組成的評審專家們,在這裏舉行了第七屆“春暉杯”創業大賽參賽項目的評審工作。教育部國際司副巡視員於繼海、教育部國際司出國留學工作處處長徐培祥、科技部火炬中心孵化器管理處調研員隋誌強、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副主任孫建民等參加了此次評審會議。

於繼海在評審會預備會上強調說,“春暉杯”創業大賽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一年四季的項目。從大賽啟動到在線訪談為留學人員參賽以及回國創業的相關問題答疑解惑,再從組織專家評審到入圍項目的對接,整個過程是一個成熟的發掘人才、發掘項目的大賽。到目前為止,大賽已發展成為一個吸納留學人員回國創新創業、彙聚創業項目、促進產業園對接和孵化的重要平台,為我們國家創新建設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同時,他希望各位評審專家能夠堅持大賽“公開、公平、公正”的評審原則,嚴格遵守評審程序,規範操作,選拔出更多更好的優秀創新創業項目。

記者在預備會中了解到,第七屆“春暉杯”創業大賽於2012年3月正式啟動,6月舉行了“春暉杯”創業大賽在線訪談活動,為留學人員參加大賽以及回國創業等各方麵問題進行了解答。本次大賽從3月21日~7月15日完成報名工作,共收到參賽項目260個,按行業劃分,依然是電子信息技術和生物醫藥占絕大部分,分別占40%和20%。參賽人員層次較高,博士占62%,碩士占38%。

大賽組委會辦公室負責人,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投資處處長戴爭鳴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本次大賽報名項目從質量上看,參賽者的項目計劃書和商業計劃書質量較往屆有所提高;從參賽者年齡來看,漸趨於年輕化;從整體看,參賽項目的行業領域分布較廣,除電子信息和生物醫藥,還涉及到新材料、新能源、光機電一體化、資源與環境、科技農業等領域,這一屆特別關注了文化創意產業和現代服務業。他說,“春暉杯”創業大賽就像是留學人員回國創業的“晴雨表”,體現了留學人員回國創業的走勢和趨勢。

記者在會議現場了解到,“春暉杯”創業大賽的評審原則是鼓勵、引導留學人員走上回國創業的成功道路,為創業項目搭建與投資(合作)人對接的平台,以項目是否具有創業性、是否具有與投資(合作)人對接的基礎作為項目入圍的最終評判標準。參賽的留學人員把自己的項目無條件、無保留地交給大賽組委會,並由專家們進行評審。對於參賽人員的知識產權,大賽組委會要求參加評審工作的專家和工作人員均要簽署評審保密協議,嚴格遵守有關的保密規定,切實維護申報者和評審者的權益。

本次大賽評審按項目分類劃分為電子信息、生物醫藥、現代服務業、文化創意、光機電、新材料、新能源、資源與環境、現代農業等8個小組,每個小組5~6位評審專家。步驟分為初審、複審和通審3個階段。初審采用專家獨立評審的方式進行。在初審過程中,評審專家對所評項目要獨立思考、慎重判斷,並認真填寫評審意見表,並對商業計劃書提出完善或修改意見。

作為評審專家,北京理工留學人員創業園執行主任鄭雲對記者說,他和小組其他4位評審專家負責光機電、新材料組項目的評審,小組5位評審專家,25份材料,大家采取輪換交叉看的形式,這樣就等於1天半時間每位專家要把25份材料全部看一遍,工作量相當大,但大家都認真仔細,唯恐一個好項目從眼皮下溜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