掩藏著寂寞的心
獲得繁華容易,守住繁華難。多少女人迷失在繁華中,多少女人在繁華中越來越消沉。隻有耐得住寂寞的女人才能守得住繁華,因為一個有閱曆、有智慧的女人,更像一幅曆代流傳的名畫,雖有殘破,但更有價值。
1.張愛玲——比煙花寂寞的女人
讀著張愛玲的文字,快樂、淒涼、寂寞的感覺交織在一起。品讀她的文字就仿佛在品嚐一杯茉莉香茶,剛入喉時,是一片澀澀的苦。一口吞下去時,之前的苦澀在身體遊走一遍後竟散發出特有的芳香,久久縈繞不散。
那該是一個怎樣的女子啊?每每這樣問自己。她明明是一個橫空出世的才女,為何會低到塵埃裏去;她明明是一個名門之後,貴府小姐,卻驕傲地宣稱自己是一個自食其力的小市民;她明明通達人情世故,任何時候卻是我行我素,獨標孤高;她在四十年代的上海大紅大紫,一時無兩,內心卻比煙花寂寞……
那個曾風華絕代,有著傾城傾國才情的張愛玲如果沒有遇上胡蘭成,她的眼淚該不會大滴大滴地落入咆哮的江水中吧,她的倩影該不會那樣的孤獨與寂寞吧!
張愛玲與胡蘭成曾經有過美好的戀情,盡管胡蘭成已有妻室,甚至是為日本做事的漢奸,但張愛玲都傾其所有地愛他,她的確愛他愛得卑微到了塵埃裏。
張愛玲與胡蘭成的愛情如同那時的時局一樣,不穩定,天天都在變動。當胡蘭成離開張愛玲以後,他與周訓德如膠似漆,離開周訓德以後,又與範秀美好上了。周訓德的出現讓張愛玲的愛情受傷了,而範秀美的出現更是在她的傷口上撒了一把鹽,她是那樣心痛,是那樣地感傷,她一心一意愛著的男人,心裏竟裝著幾個女人。
張愛玲忍痛割愛,終於與胡蘭成決裂了。離別時,她說她將是要萎謝了!她真的寂寞得萎謝了!她一生的傾城之戀,最美的戀情終於走到了盡頭。
後來,張愛玲又與作家賴雅結婚,但終是沒有一個好的結局。1995年中秋,這位才女終於寂寞地朝這個世間揮揮手離去了。她寂寞的一生走完了,留下的一片蒼涼與無盡歎息都化成了玻璃靈柩,靜靜地守護著她過去的燦爛。
人生感悟:很多成功女人的一生就像張愛玲一樣寂寞得蒼涼,透過時空的玻璃牆望去,那些女人取得的成就越大,人生也就越淒涼。
2.梅豔芳——用男人的豪氣演繹女人的寂寞
寂寞得有點誇張
像正流行的衣裳
……
我看著寂寞長大開出了花
哀愁的芬芳已經滿枝
……
我看著寂寞渲染成一幅畫
憂鬱的留白填滿生活上
……
我不想這樣但又怕愛回來敲我的窗
靜靜地聽著梅豔芳這首《我看著寂寞長大》,她那醇厚低沉的聲音縈繞在我的耳旁。我的腦海中時不時地浮現出一個“淡妝濃抹總相宜”的百變天後。
百變天後梅豔芳的童年是孤獨的,她因為家境貧困,不得不登台演出。然而,在那個年代極具音樂天賦的她被小夥伴認為是沒出息的“歌女”。因此,小時候的她總是孤孤單單一個人。
長大後,梅豔芳決定在演藝圈中闖出自己的一片天地,於是便參加了第一屆香港新秀歌唱大賽,以一曲《風的季節》奪得大賽冠軍。嶄露頭角的她獲得華星唱片公司的欣賞,並與其簽約,推出了第一張專輯《心債》,正式踏入歌壇。此時的梅豔芳是清純玉女形象。
緊接著,梅豔芳又推出第二張唱片《赤色梅豔芳》,此唱片一炮而紅。一代巨星冉冉升起,香港流行樂壇輝煌時期的到來使梅豔芳越發紅火。
梅豔芳不斷地創新求變,她憑借精湛的歌藝、多變的裝束、誇張的濃妝和大膽的表演,開啟了華語流行樂壇“百變形象”的先河。
梅豔芳在唱《似水流年》這首歌曲時,她打破清純玉女的溫婉形象,把自己包裝成豪氣的“男兒漢”,西裝、墨鏡和寬墊肩給人豪邁的感覺,給香港觀眾留下極深刻的印象。
梅豔芳在舞台上取得的成就是令世人矚目的,先後獲得“金針獎”、“MTV亞洲大獎”等。可是,她的愛情卻屢遭挫折,終身沒有找到自己的歸宿。2003年11月,身患癌症的梅豔芳帶病舉行了人生最後的演唱會。她最後一次用歌聲將自己的愛恨情仇、將自己寂寞的心情用歌聲傳達給世人。閉幕時,終身未嫁的她身披白色婚紗把自己嫁給了深愛的舞台。
在事業上,梅豔芳從五歲登台到人生謝幕,她把自己大半輩子獻給了音樂,獻給了舞台。在舞台上,她用男人一樣的大氣與豪情,演繹著女人的寂寞與心碎!她是真正屬於舞台的百變女王。
人生感悟:很多女人的一生都像梅豔芳一樣,是繁華的,也是寂寞的。輝煌的光環永遠環繞著她,可是,她卻永遠也沒有獲得自己想要的愛情,沒有幸福的家庭,最終孤獨離世。
3.鄧麗君——眼淚藏在寂寞裏
一提起鄧麗君,耳邊仿佛就響起她那純純的浪漫情歌,婉約又婉約,繾綣又繾綣。“甜蜜蜜,你笑得甜蜜蜜,好像花兒開在春風裏”,“我心中隻有你,又見炊煙升起”……
鄧麗君婉約的浪漫情歌唱遍大江南北,曲曲柔情纏綿的輕吟淺唱,不知道慰藉了多少渴望豐盈溫暖的人心。
然而,鄧麗君用溫婉的歌聲給別人帶來了溫暖,卻無以慰藉自己那顆寂寞多情的心。她,本是一個多情的奇女子,也像其他女子一樣,對愛情抱著玫瑰色的期待。可是,她的愛情總是在苦澀憂傷裏遊移,又於清冷孤寒中落幕。
鄧麗君與富商郭孔丞的戀情,是讓鄧麗君最難忘的。然而,天不作公,這段愛情也在清冷孤寒中落幕。
鄧麗君與他兩情相悅,鄧麗君曾公開坦白,郭孔丞是她唯一的真命天子。本來兩人已訂婚,但由於郭孔丞祖母的阻撓,提出了三個苛刻的條件:一是要鄧麗君將過去的曆史交代清楚;二是嫁入郭家之後,立即退出演藝圈;三是斷絕與娛樂圈朋友的來往。
在鄧麗君看來,郭家祖母的這三個條件有辱她的工作與人格。她終於還是十分無奈地放棄了這段十分珍貴的愛情。
經過七年的心靈漂泊,鄧麗君找了一個法國小男友,日子過得溫馨而浪漫,但兩人並未走進婚姻殿堂。直至逝世,鄧麗君也沒有穿上婚紗,做一回幸福的新娘。
這就是鄧麗君,生來柔情、癡情、深情、她為人善美、唯美,已近完美。她用柔和微笑,消除他人內心的愁雲,用溫柔如水的聲音開創了一個與眾不同的音樂領域,用櫻花般的紅顏,感染了芸芸眾生。可是,她的內心卻是孤獨寂寞的,也許在天堂裏,她將是一個無憂無慮的仙女吧!
人生感悟:人生就是一首寂寞之歌,女人從寂寞中走來,終將回歸寂寞。鄧麗君最終在寂寞中香消玉殞,留給世人的是那纏纏綿綿的浪漫情歌。
4.林徽因——天真奔放與寂寞沉默
我是天空裏的一片雲,
偶爾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訝異,
更無須歡喜——
在轉瞬間消滅了蹤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記得也好,
最好你忘掉
……
這是徐誌摩的《偶然》,寫給林徽因的一首詩。文學界的愛情,從有林徽因的名字開始,人們總不忘提起另一個人,徐誌摩。人們聊起徐誌摩時總想問,徽因愛過他嗎?我想,林徽因對徐誌摩的感情毋寧說愛,不如說是一種感覺上的喜歡。愛與喜歡之間,還有很長的路。
徐誌摩同林徽因在國外相識的日子裏,其實在不覺間扮演著一個導師的角色,領她進入英國的文學世界中。徐誌摩生性浪漫,林徽因,貌美、纖弱,天資聰穎。對文學的領悟力極強。遇見這樣的女子,難免不心動。後來林徽因的朋友費慰梅也說:“徽因對徐誌摩的回憶,總是離不開那些文學大家的名字,如雪萊、曼殊斐兒……我覺得徽因和誌摩的關係,非情愛而是浪漫,更多的還是文學關係。”
喜歡是另一種欣賞;喜歡是歡喜的、愉悅的,沒有虐心的折磨,沒有糾纏。而愛不是,愛裏總有種東西叫痛苦,叫死去活來,叫揪心。徐誌摩對林徽因,想必是這種悅心的喜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