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老婆大人的小缺點(1 / 3)

老婆的缺點是老婆的一種裝飾品。就像口紅與香水,唇上的豔紅吸引了男人多情的眼眸;暗處的香水吸引了男人靈敏的鼻子。不定哪個缺點就打動了男人的心。同時,老婆的弱點也是戰爭的導火索,是幸福生活的炸彈。不一定哪個弱點,就會使你的婚姻走向裂變。

戲說老婆的依賴心思

都說女人是水做的。既然是水,必然依附某一物體而存在,或流動,或靜止,這一特性,決定了女人的依賴心理。

有人說:“女人是藤,男人是樹。自古都是藤纏樹,從來沒有樹纏藤。樹高十丈藤齊頂,樹不足尺藤亦矮。”

不論是女強人,或者是小女子,其依賴性都是存在的。不限於年齡,不限於成就,不限於個性。這種依賴心理尤其突現在對男人的依賴上。這種特性的存在,社會潛移默化的因素占了絕對,自古所說的“男主外、女主內”,“嫁雞隨雞”的言談,對女性“小鳥依人”之態的讚美,縱容女性接受並放大這種依賴性。

女人的依賴性,開始大多是以情感上的依戀為基礎,逐步彌漫到生活的多重側麵。比如,男人不在家就睡不著,自己可以換的電燈泡也寧可黑著燈等男人回來換,稍稍重點的東西就提不動了等等。

相比男性,女性更具有依賴心理。所以經常可見的,都是女性結伴而行。對於男性,則較少此類現象。這種依賴心理,可謂是女性的又一弱點。現時的社會裏,女性的經濟地位在不斷提高,生存問題已無需依靠男性,但這未必代表女性的完全獨立。真正的獨立,除了基本的生存獨立外,還需具備人格與精神的獨立。後兩者,相比前者,則更為艱難。

要如何分辨依賴他人型的女性呢?我們用個笑話來解釋好了。

有一次,某心理學家應邀到某大企業去演講。當時,不論是大學女生還是女職員,都十分流行長發。外表上看來,似乎這類人比較像輕輕鬆鬆的玩樂族,而不太像上班族的打扮。所以,他便開了個小玩笑,說道:“頭發長的女性多半是懶蟲。”結果,當場有幾個原本聽演講聽得津津有味的長發女孩突然改變態度,用一種敵視的眼光盯著他,這種女性就屬於依賴他人型。

他這句話當然是句玩笑話,天下沒人能證明長發的女孩一定比較懶惰,之所以說這些女職員是依賴心很強的人,便在於她們未經任何考慮就把別人講的話囫圇吞下去了。這種反應源自於缺乏自信,也不了解幽默,別人說了什麼,她就以為指的是她。一般正常的人聽了這句話,反應大概是“哪有這種說法”可是要是一個人未經判斷便相信他人所說的話,那就是依賴型女性的典型反應了。

有些做了母親的人,因為養兒育女,結果身材日漸變形,有時和老公一起看電視,老公看見電視中有趣的地方,大笑片中的女人是“笨豬!”“醜八怪!”“好懶哦!”但她隻會在一旁大笑。這並不表示這個媽媽是個呆子,聽不懂電視和老公的話,而是證明她不是個依賴他人的女性,因為她並不會因為這些閑言碎語而否定自我的價值,相反,她對自己還蠻有自信的呢。

眾所周知,女人的天性中有比男人更加柔弱的一麵,這不僅表現在體質上的嬌小玲瓏,更表現在心理上的“弱不禁風”。她總想將頭枕在一個寬厚溫暖的肩膀上,外加一雙有力的胳膊摟抱著,讓自己在波瀾不驚的港灣裏安閑地棲息。

可是,如果女性過分彰顯自己柔弱的一麵,常常導致對男人的過分依賴。離開男人的時候,她便六神無主,心躁不安。就像藤一樣,若沒了參天大樹可供攀附,便不能向上生長,而隻能蜷伏於地。

事實上,真正聰明的女人不應該隻是一根“藤”,而要成為一棵“樹”,哪怕僅是一棵垂柳,她也有一副敢於挺直腰板的傲骨風範。

嘮叨是老婆的通病

嘮叨是老婆的通病,老婆是希望嘮叨讓老公認識他的“錯誤”並改正,嘮叨是老婆達到目的的手段。

沒有什麼比老婆的嘮叨更令老公心煩的了,一個女人,即便她擁有全天下最美麗的容貌,但是如果她脾氣暴躁,染上嘮叨的毛病,那麼,她最美麗的容貌便約等於零,老公對她隻會退避三舍。

生活中愛嘮叨的女人似乎到處可見。有一些女人好像從來沒有順心的事,沒有順心的時候。無論何時何地,隻要和她在一起,都會聽到她在喋喋不休地抱怨。高興的事被她拋在了腦後,不順心的事總被她掛在嘴邊。把自己搞得煩躁不安,也把家人弄得心驚肉跳。

尤其是上了一些年紀的女人,青春的流逝讓她們倍覺傷感與無奈。同時,在生活中力不從心的感覺也讓她們焦躁。偏偏她們的苦惱又得不到別人的理解,比如掙紮在社會夾縫裏的老公和正處於叛逆期的子女。在這種情況下,她們隻有通過不斷地重複自己的觀點,來吸引人們的注意,直至這種方式成為一種習慣。這是多麼可悲啊。

一位研究精神病的專家曾經對一個愛嘮叨的老婆說:“你總是數落你老公的不是,怎麼能夠使他愛你呢。如果他要找自己的毛病就讓他自己去找心理醫生吧,讓他去恨那個醫生,不要讓他恨你,因為你承受不了所挑起的怨恨。”其實生活在批評、挑毛病的環境之中,即使是女人也同樣會受不了的,試想,作為老婆,你能做到麵帶喜色,心懷幸福感地為那位整天嘮叨自己的老公操持家務、照顧孩子嗎?不能。同樣,沒有哪位老公會喜愛自己老婆整日嘮叨不停。

老婆的嘮叨會讓老公回憶起自己小時候常常聽到母親反複不停地叮嚀:嘴裏吃著東西的時候不要說話,把衣服扣子扣好,說你都是為你好,這樣的回憶會讓老公感到心煩。

當然,絕大多數女人通常都不承認自己會嘮叨,而是認為自己在生活中扮演的是提醒的角色。在提醒男人完成他們必須做的事情:做家務,吃藥,修理壞了的家什,把他們弄亂的地方收拾整齊,等等。有些嘮叨還是很有意義的:如果老婆不嘮嘮叨叨地讓男人少喝啤酒少吃快餐,又督促他們多鍛煉身體,定期檢查膽囊——那麼,這些男人還會活在世上嗎?從這個意義上說,嘮叨甚至可以挽救他們的生命。

老婆甚至覺得自己的嘮叨是關心的表現,但是,男人可不這樣看待老婆的嘮叨。老婆總是責怪男人不該把濕毛巾扔在床上,不該脫了襪子隨手亂扔,不該老是忘了倒垃圾。老婆也知道這樣做很容易激怒對方,但她認為對付男人的辦法就是反反複複地重複某條規則,直到有一天這條規則終於在男人的心裏生了根。她覺得她所抱怨的事情都是有事實根據的,所以,盡管明明知道會惹惱對方,還是有充分的理由去抱怨。

從男人的角度來看,嘮叨是一種間接的、無休止的、否定性的提醒。它提醒你還有什麼事沒有做,或提醒你還有什麼缺點,而這種提醒總是發生在傍晚,也就是男人最想放鬆一下的時刻。老婆越嘮叨,男人就越發躲在“掩體”裏不出來,氣得老婆發瘋。這些掩體包括報紙、電腦、陰沉的臉、工作、裝聾作啞或電視遙控器。沒有人願意被嘮嘮叨叨地指責,男人一旦遭受到嘮叨,就會把老婆一個人晾在那裏,讓她滿腹委屈;而她越被冷落,嘮叨就越發變本加厲。

有人說:“如果一個女人不嘮叨,那她就一定是不愛那個人了。”其實,女人的愛是很實際的。她就是要全心全意地保護好那個小巢,就是沒日沒夜地為所愛的人操心,即使是在外麵一言九鼎、叱吒風雲的女子,照樣會為老公的咳嗽、兒子的毛衣、兒女的學習而傷透腦筋。在她們沒完沒了的嘮叨裏,流去的是青春,守護的是她們拿得起放不下的家庭。嘮叨需要一個容器,聰明人知道它的標準。標準對了,它能如泓泓清泉沁人心脾。一個幸福的家庭需要愛,更需要用心經營……容忍嘮叨,何嚐不是給自我、給家庭的一種解脫。

老婆沒事愛嚼舌根

老婆這種探聽隱私、傳播是非的內在原因,是發自個人欲求不滿的一種願望。

空虛導致無聊,無聊導致搬弄,搬弄惹人討厭。對於女人而言,常常“東家長、西家短”地評頭論足,便是在無聊中令人討厭的一種表現。

“A小姐跟總務課的B先生關係曖昧。有人看到他倆相擁著散步哩。”

“真的呀?我怎麼一點兒都不知道呢?換句話說,現在他倆在暗渡陳倉嘍?”

像這一類的謠言,猶如電浪一般,迅速的傳遍開來。這種閑來無事,道人長短的事,是女人最感興趣的。

“C先生家,最近請了一位年輕的男家庭教師……誰想到……C太太竟然對他有意思呢……聽說,甚至……”

於是,一傳十,十傳百,不久以後除了家裏的老公們被蒙在鼓裏,女人們幾乎都知道了。為何女人如此的喜歡道人長短呢?

第一個理由,可能是女人對他人的生活行動,感到興趣與關心。

“管別人的閑事,未免太無聊了吧?”男性的這種念頭很強。

“本來是可以不管別人的事,可是,我感到很好奇呀!”女人卻反而理直氣壯地說。

不過以第二個理由來說,它受到社會性條件的限製,女人關心的範圍無形中會變得狹窄。至於男性嘛,對於外國的政變、新型的電子計算機,甚至舉重都能夠表示關心,但是,女性卻隻對自己身邊的事情有興趣。她們對於外國的大地震一點兒也不關心,反而極欲探究隔壁的夫妻在大吵以後,老婆跑到什麼地方去啦?

有這樣一個故事,說的是在城郊的一個村莊裏,兩個貌美如花的少婦皆因聽了一些閑話就互相詆毀,終於發展到對罵。為了尋求心理滿足,以達到最大限度的泄憤,互相無中生有說對方“偷人”,招來群眾的圍觀和哄笑。兩少婦終於感覺失了形象,受到了最大侮辱,羞憤之下跑回各自家中,喝了劇毒農藥,一人當場斃命,一人被送往醫院搶救,結果在途中心髒就停止了跳動。

兩個風姿綽約的少婦就這麼被奪去了鮮活的生命,真讓人痛惜不已。這既是她們及其家庭的不幸,也是人間的一幕悲劇。

嚼舌頭、扯閑話是女人堆裏的普遍現象,每個女人都可能非議他人,每個女人又都可能被他人非議。當然,無風不起浪。若是屋子裏走來一個臂膀上印有彩蝴蝶圖案的時髦女人,必定會引起喜歡嚼舌頭的女人的關注,那麼,其前腳剛剛出門,後腳就免不了要遭人說道,諸如:人都那麼老了,還玩花枝招展,貼的居然是一隻蝴蝶,應該換個骷髏貼上,那樣才叫做玩時尚。膀子長得那麼粗,光讓人注意膀子了,那隻蝴蝶到底有幾個翅膀,誰看清了……反過來,若是屋子裏來了個打扮得土裏土氣的女人,就可能說這樣的話:真替她著急,浪費了那麼好的身材。總之,倘若圈子外的哪個女人出了洋相、出了彩頭,甚至是某個方麵略顯得特別,那麼,這便一定會成為一個好話題,就會引得女人於群聚時高談闊論。

嚼舌根大致分為以下幾種情況:一是“正常”的議論,實事求是,不加任何修飾,好的暫且不說,不滿意的方麵也是直說,如“性子直些”“脾氣急些”“交際能力差些”“太老實了”等等;二是含糊,說後令人琢磨、猜測,如“還行吧”“還算可以吧”“就那麼回事”等;三是加以歪曲、擴大,故意往壞處宣傳,讓小事變成大事;四是特意編造、惡意誹謗、曲意詆毀、沒事硬是造事、一丁點兒的事說成是天大的事。

愛嚼舌根的女人多數都不習慣於讚賞其他女人,而是更喜歡挑剔。在這樣的前提下,本是美豔的,偏偏會被說成是妖豔,本是抒情的,偏偏會被說成是賣弄。有著近似的偏好或說是生存意識的女人,隻要對某個女人的言行舉止、道德情操、性格做派、處事為人、體態儀容、服飾裝扮乃至學識能力等等看不順眼,就會找機會湊在一起以冷言冷語繪聲繪色的論其人、論其事。從頭到腳、從裏到外都有人關心,鬼話總有人在說,當然,尖刻程度要視不同的對象而定腔調。

老婆總是優柔寡斷

老婆遇到問題時很容易瞻前顧後,猶豫不決,前一分鍾這樣想,掉轉頭又改變了主張,不知道到底怎麼辦才好。

“優柔寡斷”、“猶豫不決”、“態度曖昧”這一類詞語,好像是專為女性而設定的。很多女性的行動所表現出來的特點,也好像無時不在證明她們缺乏果斷精神。

例如,你陪著老婆逛百貨商店,在那段時間裏你簡直可以背熟所有貨物的名稱,可她卻還在那裏猶豫不決,不知道究竟應該買什麼好。在兩件款式、價錢、質地並無太大差異的服裝麵前,女人會費去很長一段時間去思考,仔細地進行選擇。

有很多大齡女人,盡管她們不喜歡被稱為“剩女”,但在歲月的流逝中,在愛情麵前,她們卻被“剩下”了,原因並不在於她們的條件有多差,她們的眼光有多高,而在於她們在選擇結婚對象時三心二意。她們覺得這個不夠老實,那個又太花心;這個高大帥氣,但手頭沒有存款;那個老成穩重,有房有車,但是整天埋頭工作,時常沉默寡言……挑來挑去,就沒有感覺了,到最後幹脆不考慮這個問題了。

有這樣一個笑話:一個女人走進郵局,要了一張電報紙,寫完後扔了。接著,她又要了第二張,寫完後又扔了。第三張寫好後,她遞給報務員,並囑咐盡快發出。

這個女人走後,報務員對這三份電報稿產生了興趣,都撿起來看了一下,隻見第一份上寫著:“一切都結束了,再也不想見到你。”第二份上寫著:“別再打電話,休想再見到我。”第三份的內容是:“乘最近的一班火車速來,我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