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毛澤東之女李敏:相夫教子度清貧(1 / 2)

毛澤東之女李敏:相夫教子度清貧

特別策劃

李敏是毛澤東和賀子珍唯一活下來的孩子。1936年冬,她出生在陝北的保安縣。在孔東梅看來,母親李敏的命運十分坎坷。“但媽媽的婚姻是很成功的,她和父親自由戀愛……他們一輩子非常相愛。”

最普通的“第一女兒”

“媽媽很樸素,我從來沒有見她戴過一件首飾”;

“媽媽特別溫柔,特別謙讓別人,非常愛孩子”;

“媽媽當年挺難的,她夾在外婆和外公之間,性格又不是很潑辣,既要為外婆豁得出去,又要顧及外公很多……”

當記者問起李敏情況時,孔東梅一連串地說了很多很多。

在孔東梅看來,母親李敏的命運十分坎坷。“但媽媽的婚姻是很成功的,她和父親自由戀愛,我經常開玩笑說他們是早戀。他們一輩子非常相愛,這同時也是我和哥哥的幸運。”

2008年,記者專訪了毛澤東的女兒李敏。她著裝樸素,留著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那種短發;她白白淨淨,一說話就微微一笑;她和藹可親,像一個慈祥的母親。

12月26日,中國一代偉人毛澤東誕辰的日子。每逢這一天,毛澤東的愛女李敏總有一種異樣的感覺。她朦朧之中感覺到父親就在眼前,總想仔細看看離別多年的父親現在是什麼樣子,心中充滿無盡的思念。

幾十年來,每逢9月9日和12月26日,李敏和妹妹李訥等親屬總要聚在一起,到天安門廣場的毛主席紀念堂去看父親。

盡管李敏已經年近八旬,但任何事情她盡量自己做,不給兒女們增加麻煩。她說:“我眼睛不好,很少出門,不過多地會客,就在家裏的廳裏走動做一些鍛煉。我每天必看《新聞聯播》和軍事頻道,再看看有關農業節目。喜歡聽聽音樂,但喜歡聽老歌和紅歌,現在年輕人唱的流行歌曲聽起來不習慣。”

李敏育有一雙兒女,兒子孔繼寧從事傳媒業。愛女孔東梅在北京開了“菊香書屋”,這個書屋的名字是當年毛澤東在中南海故居的名字。

李敏談起父親的家教:“從小父親就教導我,要艱苦樸素,和普通百姓一樣生活。我從小就牢記這一點。現在我已經徹底地平民化了,我如果上街,去公園,根本沒人認出我是毛澤東的女兒。”

2008年10月17日,李敏去了一趟江西,到永新縣參加生母賀子珍紀念館落成典禮。她說:“這是一次終生難忘的行程,我看到十裏八鄉的老表們都趕來了,在爸爸媽媽的雕像前,我凝視著,凝視著,眼裏含滿了淚水,我覺得我和他們團聚了……”

李敏說:“媽媽賀子珍一生遭遇傳奇又坎坷。所以,我很想為媽媽做點什麼,永新縣投資800萬元人民幣為媽媽塑雕像、建紀念館,幫我實現了這個願望,我很高興。”

主席家的“洋寶貝”

李敏是毛澤東和賀子珍唯一活下來的孩子。1936年冬,她出生在陝北的保安縣。趕來賀喜的鄧穎超看她長得又瘦又小,憐愛地說:“真是個小嬌嬌呀!”於是,在一旁的毛澤東當時就給孩子起了個小名“嬌嬌”。

但幾個月之後,賀子珍遠赴蘇聯,把嬌嬌留在了延安。4歲時,嬌嬌被送到蘇聯,和賀子珍團聚。

李敏在俄羅斯有過一段非常快樂的時光。那裏不僅有她的媽媽,還有她兩個哥哥毛岸英和毛岸青。然而,在父母“分手”之後,她發現媽媽的脾氣也越來越壞。她有時候覺得媽媽“太厲害,甚至有些狠心”。但她知道媽媽對她的愛是無私的。

在蘇聯,有一次,嬌嬌患了肺炎,醫生告訴賀子珍,孩子沒救了,準備送往太平間副室。但賀子珍沒有放棄,她硬是把嬌嬌帶回了家,自己護理。為了每天能找到一點牛奶給她喝,賀子珍四處奔波,拿自己種的土豆去換。就這樣,她奇跡般地救活了女兒。

後來,賀子珍被強行送進精神病院,嬌嬌被留在伊萬諾沃國際兒童院,開始了一種孤兒般的生活。

那時的嬌嬌,不知道自己的父親就是中國革命的領袖毛澤東。她曾在後來寫的《我的父親毛澤東》一書中回憶:“國際兒童院裏麵掛著好多國家的偉人像,哥哥指著其中一幅告訴我,這就是我們的爸爸。我不相信,認為他在騙我。”

1947年,賀子珍在精神病院呆了兩年之後,終於帶著嬌嬌回到中國,住在哈爾濱。那時候,嬌嬌對中文半懂不懂,是個十足的“洋娃娃”。後來,毛澤東派人接嬌嬌回北京,她還半信半疑。嬌嬌用俄文給毛澤東寫了一封短信:“毛主席:大家都說您是我的親生爸爸,我是您的親生女兒。但是,我在蘇聯沒有見過您,也不清楚這回事……請趕快來信告訴我,這樣,我才好回到您的身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