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總書記張聞天臨終前將補發的工資最後一次交黨費(1 / 2)

總書記張聞天臨終前將補發的工資最後一次交黨費

最新發現

張聞天曾是中共中央總書記。廬山會議後,受到撤職與批判。晚年病重時,張聞天一再囑咐:“我死後,替我把補發的工資和解凍的存款全部交給黨,作為我最後一次黨費……”

廬山會議被扣“彭德懷反黨集團副帥”帽子

1959年7月20日傍晚,張聞天在廬山出席中央政治局的擴大會議。

廬山會議是為了總結經驗、繼續糾“左”、以製定新的經濟建設規劃而召開的。根據中央“成績講夠,缺點講透”的精神,會議開始不久,政治局委員、國防部長彭德懷於7月14日給毛澤東寫了一封信,信中尖銳明快地批評了“大躍進”以來中國經濟建設中的主要問題。16日,毛澤東給這封信加上《彭德懷同誌的意見書》的標題,要求“評論這封信的性質”。於是,廬山會議的氣氛一下子緊張起來。在討論中,一部分人讚同彭德懷信中的看法,一部分人基本讚同,但對某些提法提出不同意見,也有一些人明確表示反對,並以激烈的言辭批評彭德懷。

就在這嚴峻的時刻,張聞天決定在小組會上發言,犯顏直諫,支持彭德懷的信。為慎重起見,他反複思考,對自己調查及下麵反映的材料反複核對,並親自起草發言提綱,他在32開的白紙上,用圓珠筆密密麻麻寫了五六張,還用紅鉛筆作了好幾種醒目的記號。

7月21日下午,張聞天神態像往常一樣安詳與平靜。當主持會議的組長柯慶施宣布開會後,張聞天便擺上提綱,侃侃而談了。他在肯定成績的基礎上,對“大躍進”運動作了全麵分析和總結;對在經濟工作中暴露出來的缺點及引起的後果,以及產生這些缺點的原因,作了係統的論述;對政治與經濟的關係、三種所有製的關係、民主與集中的關係等根本問題,作了理論的探討,指出我們在工作中犯了“左”傾錯誤,這種錯誤對社會主義建設事業造成了巨大的損失。

為什麼會犯錯誤呢?張聞天歸結到黨內民主作風的缺乏,他說,領導上要“造成一種空氣、環境,使得下麵敢於發表不同意見,形成生動活潑、能夠自由交換意見的局麵。”張聞天在發言的最後,還無所畏懼地肯定了彭德懷的意見書“本意是好的”。

張聞天的發言足足講了3個小時,會場的氣氛越來越緊張,他的話多次被打斷,有幾位同誌在不同的問題上插話,表示反對意見,但張聞天毫不讓步,繼續申述自己的觀點,按自己的思路發言。他說:“缺點定要講透。缺點要經常講,印象才會深刻。毛主席就說過,缺點要經常講,不要采取輕描淡寫的態度。”

會開下來,秘書十分擔心,怕有人抓住他的發言作把柄,攻擊他。張聞天充滿信心地說:“不可能,我的發言組織得相當嚴密,不好攻。”

但張聞天太天真了,在不正常的情況下,他的發言隻能得到完全相反的評價。

7月23日,毛澤東在大會上講了話,講話中錯誤地批判了彭德懷,將黨內分歧與社會上的階級鬥爭結合起來,提出了“共產黨的同路人”、“民主革命派”的概念。

這天,張聞天從會場回來,情緒激動,但他很快控製了自己,滿懷憂慮地說:“這樣,以後還有誰敢講話?”

張聞天確實闖了“大禍”,他的發言被印成會議文件,被當作“罪證”進行批判,說他是“彭德懷反黨集團”的副帥,彭德懷“文武合璧”,想逼毛主席檢討,進而推翻毛主席。

麵對鋪天蓋地的批判,張聞天不能分說,也不讓他分說,他私下歎息說:“誰想推翻毛主席?就是真要推翻,也推翻不了。”

8月9日下午,張聞天從會場回來,心情十分沉重,他晚飯也沒吃,帶上秘書,讓車開到牯嶺鎮外的山中,在一塊巨岩邊,他走下車來。在蒼茫的暮色中長久沉思,才慢慢回過身來,對秘書說:“他們在追‘秘密反黨計劃’,好像誰先發言,誰後發言,都是有組織有計劃的!這種做法很危險,共產黨內不能這樣啊!”說著,眼中露出無限的激憤與憂慮。此時的張聞天,並不是為自己受錯誤批判而感到痛苦,而是在深深地憂國憂民。

廬山會議後餘波激蕩,張聞天被逼退出政治舞台

廬山會議結束後,張聞天回到北京。但對他來說,接踵而來的是外事係統的批判鬥爭,主題完全離開廬山發言的是非,而是追逼根本不存在的“軍事俱樂部”和“裏通外國”。9月中旬,張聞天被解除了外交部常務副部長的職務,雖然還保留了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的名義,但實際工作已經完全停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