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商界“常青樹”魯冠球:開創鄉鎮企業收購海外上市公司先河(1 / 2)

商界“常青樹”魯冠球:開創鄉鎮企業收購海外上市公司先河

風雲人物

從小作坊到中國首家上市的鄉鎮企業,開創鄉鎮企業收購海外上市公司先河。花甲之年的魯冠球素有企業界常青樹的美譽。他將一個鐵匠鋪辦成了跨國集團,他從一個洗腳上田的農民,成為全球經濟一體化背景下的現代企業家。

中國企業常青樹

作為一位受尊敬的企業家,魯冠球親曆了萬向集團從一家小作坊到當今中國最大的民營企業之一的整個過程。

魯冠球,1945年生,杭州蕭山人,1985年被授予浙江省特等勞模稱號,1989年被評為全國勞模,曆任中共十三大、十四大代表和九屆、十屆全國人大代表。2003年,魯冠球獲得了香港理工大學的工商管理博士學位。

魯冠球從不否認,這輩子遇到的最大機遇就是改革開放。他在青年時代就把實業作為自己的理想,但最初他四處碰壁,屢受挫折,直到改革開放之後,他的理想才一步步變成現實,而且越做越大。

1969年7月,一個隻有7個人的小鐵匠鋪誕生了,這就是今天萬向集團的前身。魯冠球按“求實、圖新”的戰略方針,在動蕩年代求得了生存。

人們想象不到,初中便輟學在家的魯冠球會把小鐵匠鋪發展成一個擁有數億資產的跨國集團。在魯冠球帶領下,萬向集團一步步走向了國際舞台,“錢潮牌”萬向節產品以質量和價格贏得了市場的認同。

1994年,外經貿部正式批準萬向集團在美國成立萬向美國公司的申請,現今已經成為在美國中西部發展最快、規模最大的中資企業,魯冠球已經將26家海外企業攬入自己的企業帝國版圖之內。

多年來,魯冠球潛心經營,榮譽紛至遝來,一切似乎都隻是水到渠成。

從1969年創業至今,魯冠球和萬向見證過新中國四個時代的發展,他和萬向“活化石式”的創業經曆可以證明,在中國真正的大商人是最適應時代的人,也是最能主宰時代的人。他是內地富豪榜的見證人,從內地有了富豪排行榜的那一天,他就沒有從前十名中下去過。他是中國最受尊敬的第一代企業領袖之一,是中國企業的常青樹,他將萬向集團從一個小廠房發展成為中國最大民營企業之一。

魯冠球作為中國改革的風雲人物,比他的企業產品更有知名度,他幾乎榮獲了當代中國企業家所有的最高榮譽。就是他在某些外國尖刻的評論家認為沒有真正企業的國度裏,創造出了令洋人也折服的現代企業。

美國《國際商業周刊》稱他是“中國最成功,最雄心勃勃的企業家之一”。《華爾街》雜誌也稱他為“國家式的英雄人物”。

艱難的創業曆程

魯冠球小時候家境貧困,初中輟學回鄉務農。他第一次創業是辦了一家米麵加工廠,因被有些人指斥為地下黑工廠而遭關閉,他隻好出賣剛過世的祖父遺下的三間舊房,得以還清向親友借貸的3000元欠款。魯冠球的第一次創業,幾乎使他傾家蕩產,但也讓他在當地有了名聲。

後來,一直癡心想當工人來改變貧困命運的魯冠球,帶領6個村民,籌集4000元錢,辦起了一個鐵匠鋪,為了躲避“割資本主義尾巴”,掛出了寧圍公社農機廠的招牌。

1969年,魯冠球受寧圍公社領導邀請,執掌寧圍公社農機修配廠,開始他的第二次創業。魯冠球的第二次創業長達10年(從1969年到1979年),靠作坊式生產,拾遺補缺,生產犁刀、鐵耙、萬向節、失蠟鑄鋼等五花八門的產品,有了最初的原始積累。

1979年,魯冠球開始調整戰略,放棄“多角經營”,集中力量專業化生產汽車萬向節,企業開始進入“生產專業化、管理現代化”的成長階段。從1980年至1989年,魯冠球曾用擺地攤的方式打開市場。1983年,魯冠球用自留地裏的2萬元苗木做抵押,承包了當時已更名為萬向節廠的蕭山公社寧圍農機修配廠。他在承包的第一年,即超額完成承包任務154萬元。三年承包期間,魯冠球年年超額完成任務。

1988年,他以1500萬元向寧圍鎮政府買斷了萬向節廠的股權,真正成為當時還頗受爭議的私營企業。同時,萬向逐漸做大成為國內行業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