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陽縣村村都有“第一書記”
教育實踐活動
作者:淩雲誌
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為進一步完善幹部聯鄉包村工作,促進機關幹部作風轉變,朝陽縣在總結向薄弱村派駐“第一書記”經驗的基礎上,進一步延伸拓展“第一書記”選派工作,在全縣範圍內統一選派299名幹部到全縣299個村擔任“第一書記”,實現了“第一書記”全覆蓋。
為了做好“第一書記”選派工作,朝陽縣委先後召開兩次常委會議,專題研究“第一書記”人選、任務、管理等有關問題,研究製定了在機關幹部、年輕幹部中選派“第一書記”兩大基本原則,確定了抓班子帶隊伍、抓經濟促發展、抓服務惠民生三大基本任務和指導幫助村級搞好教育實踐活動一項政治任務,規定了優先錄用、黃牌警告、調整另派三大獎懲辦法。
朝陽縣教育實踐活動辦公室下發了《關於選派縣直機關幹部任村黨組織第一書記的通知》,縣直各機關單位積極組織報名,進行推薦初審。縣委組織部嚴格把關,堅持標準,保證質量,確定了299名“第一書記”人選。為推進工作,縣委召開全縣“第一書記”選派大會,由縣委書記親自作動員講話,各鄉鎮、各選派部門進行“第一書記”現場對接,確保“第一書記”迅速到位,發揮作用。縣交通局團委書記閆博在選派大會後,第一時間趕到被選派的七道嶺鄉何家窩鋪村,深入調研走訪,多方麵協調資金,把原先破爛不堪的村部整修得煥然一新,還為村裏修建了文化活動廣場,在3.5公裏的河道路上修了5座管涵便橋,解決了全村人的出行難題。縣衛生局計財股股長肖麗萍到王營子鄉大西溝村上任的當天,就有群眾反映羅杖子村民組小橋破損嚴重,影響村民出行。根據群眾願望,肖麗萍把修建羅杖子村民組小橋作為給群眾辦的第一件實事,經過多方協調,曆時一個多月,一座投資16萬元、長8米的石拱橋,終於在今年春耕生產前建成通車,解決了困擾這個村民組300多口人多年的行路難問題。
為了使“第一書記”能夠發揮自己的工作特長,朝陽縣委堅持因村擇人,用其所長,使“第一書記”有用武之地。柳城鎮下窪子村是個社會矛盾比較突出的村,經常有人越級上訪。縣行政執法局中隊長劉玉民到這個村任“第一書記”之後,從解決矛盾糾紛,抓社會穩定入手,先後召開群眾座談會20多次,現場解決矛盾糾紛6件,處理多年積案兩件,通過公平公正地細心工作,終於使該村兩個上訪戶息訪罷訴,多年的上訪村變成了維穩先進村。二十家子鎮肖杖子村搞設施農業已有十幾年曆史,由於群眾的市場信息不暢、經營方式落後,保護地生產效益一直不是很好。縣農經局農業股副股長劉慶峰到村任職之後,幫助農民掌握市場信息,推廣高產、高值優良品種,組織農民統一種植市場上暢銷的金蜜佳小柿子,平均每棟大棚比往年增收4000多元。
通過選派“第一書記”,全縣299個村都發生了明顯變化。截至目前,全縣選派的“第一書記”已協調幫扶資金1500多萬元,幫扶各類貧困戶510戶,辦服務民生實事450件,解決各類問題810個,產生了基層組織有加強、農民群眾得實惠、黨員幹部受鍛煉的多贏效應。(作者單位:朝陽縣委組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