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舞陽一戰,徐榮以一萬七千的軍力徹底粉碎了豫州刺史孔伷所部的三萬餘人,孔伷與其親兵數十人由於遭遇火牛陣的衝擊,又被焚燒,連屍骨都無法辨認,從此之後,孔伷徹底“消失”了,沒有人知道他到底是活著還是死了。
西涼軍引燃的烈火燒了一整晚,直到第二天的平旦時分,依然零星的還燃燒著一些餘火,東舞陽這一代原本枝繁葉茂的密林算是徹底被燒了個精光,許多山丘都隻露出光禿禿的岩石層,再加上漫山遍野的屍首,大部分屍身被大火燒得難以辨認,整個戰場顯得無比的淒涼,焦糊的氣味混雜著血腥氣,令很多清理戰場的士兵都不得不掩住鼻口。
豫州一路的反董軍被徐榮一戰擊潰,孫堅所部正在魯陽一帶與胡軫、呂布二人對峙,暫時構不成任何威脅,所以此時西涼軍得以從容的打掃戰場。這一戰,基本殲滅了孔伷的絕大部分主力,斬首數千,俘獲了近萬人,還生擒了潁川刺史李旻,以及騎都尉張安,而徐榮本部的西涼兵馬隻折損了不足三千人,算是取得了一場極大的勝利。
然而,此時徐榮的舉動卻令許多將領都無法理解:她下令,讓軍士們將豫州軍中李旻和張安直屬的人馬,與其餘的豫州軍分別押解了起來。
“殺了他們?!”
樊稠、高順、張遼等將領驚愕不已:此前一次在河陽津一役中,徐將軍就殺過降,令西涼軍背負了很重的罵名,沒想到如今徐將軍還要如此做。
高順立馬便起身對徐榮說道:“大人,此前我們可是說過降者不殺的,若大人真的如此做,那便大失人心,今後還如何招降納叛?”
樊稠也說道:“若是將軍原本就打算不留一個活口,又如何需要誆騙這些豫州軍呢?”
徐榮擺了擺手:“自先秦以來,兵無義戰,正是所謂的兵不厭詐。若一開始就說要趕盡殺絕,那麼豫州軍肯定會拚死抵抗,如此一來,反而會徒勞無益的損耗更多的將士。本將這麼做,也是為了盡量減少我軍的損失。”
“可是,”
高順加重了語氣:“既然對方都盡數投降了,我等何必趕盡殺絕?況且,那李旻和張安二人官職不低,又是何進大將軍的部下,如今已然歸順,就算是相國大人,也不見得會答應殺了他們,大人切不可違背相國大人的意願!”
樊稠沉默了一陣,但也依然支持高順的看法,他沉默是因為樊稠本人打仗勇猛,經常率領本部兵馬往來衝殺,所以每次他的部眾陣亡的人也很多,他和董卓一個性子,對自己的兵卒都是很重視的,見到跟隨自己的士兵越來越少,他也很是難過。所以徐榮以詐騙的方式降服了大批豫州軍,雖然不是光明磊落的行為,但的確是為讓西涼軍減少損失。隻是,他不認為這群雜牌軍能有多強悍,就算讓他率部直接衝殺,他相信也並非難事。
徐榮冷淡的說道:“這裏的俘虜有近萬人,咱們如何押送他們?況且據傳如今孫堅已經到了魯陽,押送這些俘虜回雒陽,隻怕路上遇到孫堅軍,到時俘虜生變,則我軍腹背受敵,勢難防備。”
“那便將他們放了。”
高順一臉正氣:“既然押送困難,不如就地釋放,這群俘虜大都是新兵,如今已經嚐過了我軍的威力,就算日後再被人征兆,也難以與我軍為敵了。”
徐榮道:“百足之蟲,死而不僵。一萬多人不是個小數目,就地釋放他們無異於放虎歸山,本將容不得半點禍患。”
“大人!”
高順等人力諫,但徐榮絕不鬆口,直到最後,徐榮一把拔出佩劍來,直指高順:“若是高將軍一定要力保這群降兵的話,那便給本將一劍。否則,哪怕日後相國大人會怪責本將,本將也定要殺降!”
高順等人見徐榮心意已決,一個個隻得不悅的告退,有的將領甚至暗地裏已經打算寫信在相國麵前詆毀徐榮了。
隻有徐榮身後的阿初、綺麗和心伊等人明白,為何她們的小姐一定要堅持殺掉李旻和張安這些俘虜。
徐榮於是命軍士們架起一口巨大的鼎,在下麵堆積了大量的木柴和幹草,鼎中注滿了水。隨即,她讓軍士們將李旻和張安二人綁縛著,丟入了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