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方市場環境下企業成本控製的思考
觀點
作者:郝一潔
摘要:買方市場環境下,控製成本不僅可以增加企業利潤,更是企業修煉內功、提升競爭力的必修課。企業成本控製的內容可以從成本功能和成本習性的角度加以分析。企業的成本控製主體包括成本控製的決策主體、組織主體和執行主體三個層次,分別對企業成本控製承擔著不同的職責。
關鍵詞:買方市場成本功能成本習性成本控製主體
一、買方市場環境下成本控製的內涵
財務會計通常認為人們要進行生產經營活動或達到一定的目的,就必須耗費一定的資源(人力、物力和財力),將其所費資源的貨幣表現對象化就稱之為成本。也就說成本是構成商品價值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商品生產中生產要素耗費的貨幣表現;是為了保證企業再生產而應從銷售收入中得到補償的價值。
買方市場和賣方市場,是隨著市場需求和供給的變化,在不同時刻、不同地區、不同產品上時常變化。買方市場給廣大消費者帶來益處,而給生產者和經營者帶來的卻是壓力和挑戰。壓力和挑戰在於買方市場形成後,一方麵企業之間為爭奪市場份額而必然展開的激烈競爭,買方市場帶給企業之間的競爭,使得企業不敢隨便漲價,甚至還互相降價。這往往使生產者和經營者的收益遞減,年均利潤率不斷下降,甚至一些企業出現了生產銷售量增長,盈利水平反而下降的狀況。也就是說市場可接受的價格和銷售量是有一定的限度。這種形勢下,企業要想保持獲利水平必須在市場接受的空間之下,通過控製自己的成本水平來實現。即買方市場環境下,控製成本不僅可以增加企業利潤,更是企業修煉內功、提升競爭力的必修課。成本不再是企業一係列生產經營活動之後,財務會計核算的數據結果,而是應該在企業開展生產經營活動之前加以分析籌劃,在活動過程中加以控製的項目。即成本的控製必須在企業生產經營耗費發生以前和發生過程中,對各種影響成本的因素和條件采取的一係列預防和調節措施,以保證盡可能地實現企業成本管理目標,提高企業利潤,保持企業的競爭優勢。
二、企業成本控製的內容
在財務會計中成本和費用有嚴格的區分,成本往往是指財務會計核算的產品的製造成本,費用是企業發生的無法對象化的,隻能按照時間歸集的各項支出或耗費。本文所論述的成本概念是一個廣義的範疇,既包括會計核算的產品製造成本也包括企業發生的無法對象化的期間費用。因此,企業成本控製的內容非常廣泛,本文主要從成本功能和成本習性的角度加以闡述。
(一)從成本功能角度分類的控製內容
這裏所說的成本功能是指一項成本費用的發生對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作用或影響。包括形成產品製造成本的直接材料成本、直接工資費用、製造費用和各項期間費用。
1.材料成本控製。材料成本主要是指企業采購和保存存貨尤其是原材料或商品過程中發生的成本。影響存貨成本的因素有采購、庫存費用、生產消耗、回收利用等,所以控製活動可從采購、庫存管理和消耗三個方麵展開。
2.工資費用控製。企業應該控製工資與效益同步增長。控製工資費用的關鍵在於提高勞動生產率,它與勞動定額、工時消耗、單位工作效率、工人的熟練程度和出勤率等因素有關。
3.製造費用控製。企業管理實踐中通常會遇到如部分間接材料、間接人工勞動力等無法精確測算,成本責任的牽涉麵廣等困難。所以,製造費用的控製不適宜用定額標準來控製,更適宜采用彈性控製,借助彈性預算和責任會計的實施來實現成本控製的目標。
4.企業銷售費用控製。銷售費用具體包括包裝費、運輸費、裝卸費、保險費、展覽費、廣告費以及企業為銷售本企業產品而專設的銷售機構的費用。銷售活動是企業開展一切生產經營活動的龍頭,沒有成功的銷售,企業的一切生產活動都是徒勞,因此企業銷售費用的發生有特殊的意義。但是由於市場的變化性,通常使得企業的銷售費用開支具有很強的不確定性,給企業的成本控製帶來難度。因此,企業必須樹立銷售費用控製意識,在提高產品銷售收入的同時,采取各種措施降低產品銷售費用,以提高企業產品的銷售利潤。實踐中,企業可以采取銷售費用包幹製或者逐項列舉報銷法,並對大額銷售費用的事前審核加以控製。
5.企業管理費用控製。企業管理費用是指企業行政管理部門為管理組織經營活動而發生的各項費用,包括公司經費、工會經費、職工教育經費、勞動保險費、待業保險費、董事會費、谘詢費、審計費、訴訟費等,開支項目非常多。一般對於小微型企業而言,其企業管理組織體係和產權結構比較簡單,相對管理也不複雜,一般管理費用也不大。但對於治理結構複雜的大中型企業,尤其是集團公司的母公司,管理費用會占期間費用比重較大,並對企業當期損益的影響明顯,管理費用就成為企業成本控製中不可忽視的內容。而且由於這裏的控製對象往往是企業行政管理部門,所以控製的難度也會相應增加。一般來說管理費用的控製必須要首先在管理層達成共識,然後製定製度、通過預算和加強審批實現控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