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少婦姓李(1 / 3)

黃道周、趙士超隨在軍中,並沒擺出當朝大員的姿態,隻是緊隨著隊伍,既不發表什麼收納為官軍的言論,也不說要在什麼時候離開。這種姿態讓劉輝省心了不少,畢竟是朝中大員,處事不是一般人的手段。

“此地向東十裏就是桐廬縣城,過了江再走兩日的路程就可以入金華府了!”趙士超對黃道周說道,看似隨意其實也在提醒黃道周,現在是不是應該有點動作,畢竟魯王監國同隆武帝相處並不融洽,二人隨著劉輝進了魯王監國的圈子,那不是要有些難堪。

“無妨,魯王監國麾下也是幾十萬雄兵,能同魯王監國一會也算是一件要事!你我敗績實在有愧今上,能求得魯王和解,一同對敵那也是複興之大功,此行還是需要的!”黃道周對著趙士超解釋了下自己心中所想,雖然有些想當然,但是也不失合理。

聽了黃道周的話趙士超恍然大悟一樣的點點頭,原來自己的老師心中已經有定計了。

尋船準備過江的劉輝聽程璧翻譯過方言後才知道,眼前這條江就是富春江,想到著名的《富春山居圖》,劉輝很想打聽下,富春山是在上遊還是在下遊。

一百多人的隊伍拖拖拉拉的用了一天的時間才渡過江去,劉輝一直擔心有清軍突然出現,所幸的是當地人告訴劉輝,金聲大人的大軍在被清軍擊敗前,曾經進入過嚴州府,為了防止金聲的隊伍進入衢州府,同那裏的大明隊伍聯通,所以嚴州府的清軍大多集中在建德、淳安一帶,此地的清軍不多,隻在縣城中。

“可惜金聲大人了!”劉輝說的是句心裏話,現代曆史中很少能有人了解到明末時的曆史,那些為了保存民族衣冠而戰鬥的英雄,很多都成為被遺忘的人。相反,某些被曆史粉飾的官僚,反而因為各種政治需求而變成了民族英雄,例如袁崇煥大人。實際在一九八九年之前,對於袁大人的定位在史學界是有爭議的,但是到了八九的六四之後,國內作為政治獻禮搞過一個話劇彙演,以袁大人為主角的一部話劇成為了一等獎,被要求全國黨政機關、事業單位觀看,其主旋律符合當時的政治需求,進而原本明史中充滿爭議的描述被官方確定下來。其實這是政治宣傳對曆史真實的一種影響,這在集權政權中非常普遍。這段曆史七零後之前的人應該能有點印象。

中國曆史上的多民族大融合,在很多情況下,同北美印第安人的大遷徙一樣,並不是如牧歌一樣精彩,反而正相反,是一條血與淚的路,是征服與抗爭激烈的碰撞,往往意味著漢民族巨大的傷亡,因為征服者在征服的初期隻需要廣闊的土地,和大量的物產,人口作為一個威脅統治民族的東西,反而很無所謂,大量的屠殺是最好的一種震懾武器。

“過了江就是嚴州府、金華府和紹興府,三地交界的地域,多是丘陵山區,咱們行軍就安全了許多,再不會有遇見清軍的困擾了!”跟在劉輝身邊的程璧對劉輝說。行軍路上數次遇到過小股的清軍,劉輝並沒有命令隊伍硬拚,隻是布置戒備,那些清軍大多都是由江南明軍投降而成,也沒什麼求戰之心,一路也算得有驚無險。

“那些清軍本就是明軍,咱們到了哪裏有什麼差異?隻求明軍不把咱們當成清軍奸細,殺了求功才好!”婁東水像是發牢騷一樣插話進來,因為這水匪出身的關係,婁東水對明軍的印象也不佳。

“這小哥說的不錯,現在各地大小軍閥林立,各個擁兵自重,能為朝廷效力的並不算多,手下兵丁劫掠擾民的也不少見!今上雖然勵精圖治,但是現今已如唐末藩鎮之勢啊!”黃道周也加入聊天的人中,而且話語的起點要高上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