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落座,一邊喝著咖啡,一邊閑聊。
終於,胡潤忍不住道了來意:“李董事長,周總,最近我在編寫一個華夏富豪排行榜,不知道能不能見到貴公司的老板,我想采訪一下他。”
周年瑁看了一眼李世玉,李世玉微微的搖了搖頭,周年瑁就明白了李世玉的意思。
李世玉笑了笑說道:“胡先生,我覺得以你的才華,隻用來編寫這什麼富豪排行榜實在是有點太大材小用了。”
胡潤1990年大學期間,胡潤到中國人民大學深造了一年,畢業後胡潤從事與父親一樣的會計行業。憑借中文優勢,1997年胡潤從倫敦來到上海的安達信,胡潤最初的想法隻是希望在華奮鬥幾年後回到英國做個中產。
在胡潤的記憶裏,1990年是全球IT業爆發的頂峰期,身邊的朋友、同事很多人都選擇了下海創業,致富的神話不斷在他眼前晃動,從創業者臉上的勝利笑容中,胡潤感覺到那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但對於胡潤而言,幹什麼,做哪個行業,這是一個大問題。
從1990年第一次來中國,胡潤就感受著中國日新月異的劇變。每一次回到英國,被朋友問及中國是什麼樣子時,“GDP連續超過10%……”胡潤的回答總是難以讓朋友“解渴”,也有著太多的不確定性。於是他試圖去尋找一種萬變經濟中的不變標準。
胡潤想到了那些中國經濟成長的最大受益者。從一開始,胡潤就很明確,這些人的故事代表著中國的故事,詮釋著中國的變遷。對於他們的故事,包括中國十多億百姓在內,全世界都十分好奇卻又毫不知情。但此時的胡潤並沒意識到這個念頭可能改變他此後的人生,當時的他隻知道這個事情很有趣。
而且,胡潤也的確是一個非常多才的人,精通七國語言,也不甘心隻做一個中產階級。做百富榜那也是被朋友啟發出來的一條生財之道。
“沒什麼大才小才的,混口飯吃吧。”
“胡先生你一點也不像英國人,我覺得你像我們華夏人,實在是太謙虛了。”李世玉笑道。
胡潤呼和著笑道:“謙虛是華夏人最美好的品德,我也是近朱者赤。”
這胡潤果然不愧是華夏通,不但華語講得好,連成語都用得不錯,這實在是太少見了,難怪他能夠在華夏混得風生水起。三人一邊喝咖啡,一邊聊天,場麵很是和諧。
對於有才能,有懂得謙虛的人,到哪裏都是非常受歡迎的,原本李世玉的想法是送點禮給他,讓他高抬貴手,放自己一馬,經過這一次交流,李世玉覺得這樣的人才如果能夠為自己工作,那是一件非常美妙的事情。隻不過這個想法也沒有還周年瑁溝通,不知道他的想法是怎麼樣的,對於這樣的左膀右臂,還是要照顧一下情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