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莊向東六裏,鐵柱山,山高四百多米,方圓五裏。此地處於馮莊、三林村、梁子村三地交界,是何半仙特意挑選的風水寶地。
“此地前水後山,吻合前朝朱雀,後靠玄武,左右山脈綿延而下,印證青龍白虎,左右拱衛。四大神獸鎮守墓穴四方,且左、右、後植被茂盛,正中和前部視野開闊,作為烈士們的陵園再合適不過。”
韓望看過之後確實非常滿意,經由何半仙和周氏父子的精心設計施工,僅僅用了十五天時間,一座場麵宏大細節精美的烈士陵園已經完成。
最高處是一座漢白玉三十六勇士英雄紀念碑,下方朝南麵半環繞著的是一排排階梯狀墓穴。如此布局顯得紀念碑高聳入雲,氣勢雄偉,令觀瞻者敬畏敬仰。
每一個墓穴邊上都培植著鬆柏植株,由於條件所限,道路用的是碎石子鋪成。何半仙說,已經請石匠開鑿石塊,估計一兩個月就能將陵園的道路和廣場換成石板。
到了山門,外麵是一道巨大的影壁,何半仙的意思請韓望題詞。但是韓望說留著空,讓後人評說。影壁前是一片花壇,聽取了韓望的建議,選用當季盆栽花卉,花卉鮮豔濃烈就行。
韓望和韓世忠徐慶等軍中將領,還有三個村的當家人一同視察了烈士陵園,都覺得陵園氣勢博大,莊重肅穆,且風水絕佳,當下再無異議。於是韓望決定三日後正是舉行三十六勇士追悼大會和陵園啟用儀式。
為了迎接真定大小官員、名人名仕、各行首腦的蒞臨,韓望帶著徐慶和一幫陽剛帥哥進行了三軍儀仗隊的花式訓練。雖說不好和國慶大閱兵相比,但是做一個縮小版的閱兵式和紀念儀式還是駕輕就熟的。
閱兵式分為重騎方陣,輕騎方陣,器械方陣,憲兵方陣,將官方陣,特種方陣,重步方陣,長槍方陣,刀盾方陣,弓弩方陣,學員方陣,後勤方陣,一共十二個方陣。
每個方陣七七四十九人,加上領隊兩人,合計五十一人。此次參與閱兵式的十二個方陣官兵,共計六百一十二人。
韓望一聲令下,十二支受閱部隊開展了集中式大訓練,韓望的標準就兩條,第一隊列整齊,舉止劃一,第二氣勢豪邁,精神飽滿。這就要求大家必須接受分列式訓練,還是韓望一人包辦。
首先必須讓大家理解軍隊的榮譽感,也就是團隊精神,自己是這個光榮團隊的一份子,使命感要重點強化。
其次是動作的整齊劃一,每個人平時步伐和手臂擺動都有差異,這就需要注意調整,個子矮的手臂就要稍稍抬高一點,步子小的就要多跨一點。還有向前看齊,左右看齊,這也是分列式中至關重要的。
韓望教會了十二個將領,讓他們每人負責一個方陣,自己在十二個方陣之間隨機檢閱。兩天時間幾乎連軸轉,很多士兵都累倒在訓練場上,但是沒有人抱怨一句。
最終在落日的餘暉下,實地彩排,十二個方陣,一次性通過。
韓望對於這群最可愛的人,致意深深的敬意。兩天時間能練到這麼好,絕對是將士們不怕苦不怕累,心甘情願的按照最高要求強化自己的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