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佶有些似笑非笑的看著韓望,“韓卿的意思是說,為長遠計,要改兵製?”年輕人想到什麼就說什麼,敢想敢說的年紀真好。
韓望想了一下,這西軍為什麼戰鬥力強悍,主要是兵將如臂使指,自然戰鬥力就能保障。為什麼朝廷禁軍武力廢弛,主要就是兵將不協調,這麼明顯的問題肯定朝堂上都知道,為什麼不改?
趙宋江山百餘年除了趙一趙二打過契丹,後來連續對黨項用兵,對黨項倒是勝多負少,對契丹幾乎沒有勝過。西軍是將門子弟兵,是將門身價立命之本,所以對每一個士兵都盡心盡力。即便有些小問題被告發,自家將主打罵幾句,也就算是懲罰過了。
這樣一來,士兵隻知道有將主,而不知有朝廷,打起仗來奮勇上前,為什麼?西軍的規矩,繳獲的財物、軍備、奴隸牲口等物資,士兵可以分兩成,各級將官分三成,將主拿五成。
如果能幸運的獲得首級,還能拿到朝廷賞賜的一半。一場仗打下來,運氣好的可以得到一二十貫,差一點也能拿到五六貫。何況西軍撫恤還算優厚,陣亡軍士的家屬一般能拿到十貫錢糧安葬費。
如此一來,士氣沒的說,更加上百年來,西軍各部繼續不斷的和黨項對陣,積累了豐富的陣仗經驗。老兵帶新兵,口口相傳,戰鬥力自然要比其他地方好得多,
“微臣認為,能打勝仗的軍隊才是有希望的,才是官家值得信任得,至於如何調整,官家自然高瞻遠矚,成竹在胸”韓望很小心的把斟酌了一番話說了出來。
這道理誰都明白,但是現實卻是大宋因為冗兵、冗官、冗費已經到了快破產了。
風流皇帝之所以風花雪月沉迷享樂,其中三冗問題越積越大,每次朝堂各方互相推諉喋喋不休的爭論,讓趙佶快崩潰了,因而產生了逃避心理。
“太祖時不過二十萬軍,如今在冊軍士高達一百六十餘萬。但白溝一戰,十倍於敵,卻一觸即潰,伏屍百餘裏!朕將國庫的錢全部去厚養禁軍,如今卻無一兵可用,叫朕心寒啊!”
“韓卿,現在知道朕為何兩次超拔與你了吧?”趙佶歎了口氣“朕是效仿故智,千金買馬骨啊!隻要你能在北邊打的有聲有色,高官厚祿絕對少不了。你部但有所請,一概照準!”
韓望一見,這感情好,趁熱打鐵,又伏倒在地“微臣眼下隻有一樣難處!”
“韓卿,快快起身,有話好好講,你是朕一手提拔起來的,你的難處就是朕的難處”
韓望也不多加掩飾,忙說“官家,我軍對契丹之所以屢戰屢敗,主要原因不在於將士軟弱,而在於騎兵太少,難以對敵進行突擊,包抄和追擊。女真也不例外,但是他們有句諺語‘列陣不戰’就是說大宋步陣無敵!”
趙佶自然知道其中原由,但是還想聽聽韓望的想法“既然如此,又該當如何?韓卿,但說無妨”
“官家厚愛,上次調撥一千戰馬,近日臣又從胡商購入兩千馱馬,如此組建了一千騎兵,但是要和契丹或女真周旋,非萬騎不可,臣鬥膽請求官家再調撥軍馬組建騎兵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