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 和嶽母談判(1 / 2)

既然磕頭認了兄弟,那麼就一起給嶽和上香祭拜,墳丘不遠,靠著小山坡向陽的一麵,有小山,有小溪,植被也算茂密,應該是看過風水的。三人在嶽飛的帶領下,依次拜祭。

等他們一行回來,時間比較晚了,韓望正要告辭,姚夫人卻說“韓望留步,我有話與你說”因為確定了結義的事情,姚夫人自然就把韓望當做子侄輩,在家中,也不喊官職,就直呼其名。而且表明這是要和韓望單獨講話,大家自覺去到樹下避嫌。

原始社會到奴隸社會再到封建社會,其實就是血緣關係的擴大和漸變。因為生產效率的低下,所以有血緣關係的親人抱團,生存下去的幾率就會大一些,為了保持種族不滅,血緣就成為關係親密的紐帶。這也就是和親、歃血為盟、質子等諸多典故的由來。

從關係來說,首先是君臣,其次是父子,然後是兄弟,然後是才是妻女。古代對於兄弟結義的事情看得很重,甚至再好的夫妻關係,都不一定比得過兄弟關係,這是血緣的因素在裏麵。君王是圖騰崇拜的演化,天子是龍,龍是中華民族最原始的圖騰,這是信仰,是精神層麵的,所以被放在第一位。

所以韓望很乖巧的來到客廳,姚夫人劈頭問道“你為何一直示好飛兒,又為何處心積慮與飛兒結拜?”

這個可不好回答,難道要說,你兒子將來是中興四大名臣之一,打的金兵望風而逃,最後被奸計害死,是千古忠義的化身,估計少不了一頓棍棒趕出來。

“老夫人,鵬舉武藝出眾,兵法嫻熟,且身先士卒,同甘共苦,將來必成大器。連勝軍起於鄉間,誓言複興燕雲,可是缺少智勇雙全的將領,望也是求賢若渴,絕無惡意。”韓望隻能虛虛實實先說一通。

姚夫人第二個問題緊接著來了,“即便你賞識與他,有心栽培,但是為何資助巨額錢財?須知為國盡忠,為民請命,是嶽家的家訓,若是中間擱著錢財,教人看低了幾分”

這就不對了,你宣揚無償為國家打仗,無償犧牲性命沒問題,但是給錢補貼有功之臣,有用之才,反而錯了?必須好好辯論一下,不然以後稍微分潤一些好處,就要被提出來教訓,不行。

“老夫人,說的是,不過小子也有自己的苦衷”韓望開動腦筋,至少三萬六千轉的速度啟動。

“哦,聽聞你教化蒙童,文采無雙,治軍有方,聚財有道,想必是見識不凡,那麼老身洗耳恭聽!”這就是有些怒了。

“老夫人讚譽治軍有方,韓望愧不敢當,隻因治軍之難難於上青天。須知將失一令而軍破身死,孩童自呱呱墜地到長大成人,父母需要含辛茹苦十六載。若非為了家國天下,君臣忠義,試問誰肯讓孩子麵臨死亡的風險?”

“古來征戰幾人回?須知大宋邊軍十不還一。如此殘酷的現實,作為將主,唯有賞罰分明,令行禁止,才能保持高昂的士氣,才能讓將士義無反顧,才能保證得勝的幾率。如果此次嶽飛有功不賞,那麼下次有過不罰,老夫人以為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