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德算明白韓望的意思,麵對突發的敵情變動,隻能暫時犧牲局部利益,換取日後的全麵勝利。
“今次一戰,若是能殲滅女真兩大野戰集團,北麵必定空虛,屆時揮軍北上徹底消除隱患。”
韓望也是很激動,“沒錯,北方遊牧民族,屢屢仗著強弓快馬,南下屠戮漢家子民,實在可惡。如今隻要頂住北方金軍十天,我軍三個師就能殺回來,擊潰宋金聯軍。屆時水陸兩軍聯袂北上,必定掃平北方。”
秦檜頗有深意的說“一統塞外之後,可南下與趙宋逐鹿中原。”
韓世忠當即站起身,“燕王,趙宋腐朽昏庸,以致民不聊生,何不早日稱帝,起義師救萬民於水火!”
此時,明德、唐恪、秦檜、石燕都眼睛一亮,好提議啊!
宋金兩國都是皇帝,所以他們這次都是打著討伐叛逆的旗號,燕國總覺得己方名不正言不順。如果韓望稱帝,就能師出有名,士氣必定高漲,當然自己的地位也會水漲船高,名垂史冊。
當下,一眾人等紛紛俯首恭請韓望稱帝,“務必請主公稱帝而號令天下,我等必將誓死追隨!”
當不當皇帝,對於韓望來說真沒有多少意義。
但是他知道這對於韓世忠、明德等人,乃至對於手下的軍隊、民眾都是影響力巨大的。為了皇帝作戰對比為了王爺作戰,等於加上了百分之二十的增益狀態。
而且這麼多核心成員都殷切期待,若是拒絕必定會冷了大家的心。何況這是宋金兩國卑鄙合謀的進攻,無論如何不能以宋朝屬國自居,否則就真的是叛逆了,老百姓也不會支持的。
“既然諸位有誌一同,韓望勉為其難,暫時稱帝以製衡宋金兩軍。等到日後天下一統,韓望發誓自當還政於民!”
這一下,大家喜出望外,六人紛紛下跪,口稱萬歲,給韓望行三拜九叩大禮。
禮畢後,韓望將大家一一攙扶起來,溫言有加。明德算了一下,“兩日後就是黃道吉日,我等為陛下舉行登基大典。”
韓望心思一動,想起了二戰時期,莫斯科紅場大閱兵,這一點在情節上倒是蠻像的,說不定可以利用一下。
便把這個想法透露出來,利用第二師、第三師回到燕京,在登基之日同時舉行檢閱式,直接從檢閱式上趕赴西邊的戰場。
在座的都是人精,如此激發士氣的舉措必定效果非凡。因為時間緊,必須馬上發布命令,及時調整三處戰場。
軍令一條條發布出去,燕京也開始籌辦韓望登基儀式,當然為了取得效果,特意給宋金兩軍送去了觀禮邀請函。
張叔夜接到前軍送來的邀請函,頓時苦笑不已,這韓望不但不收殮,居然還光明正大稱帝!非要把趙佶氣瘋了不可。隻能加強攻勢,向燕京迫近。
而宗弼接到羅延慶送來的邀請函,勃然大怒,這個韓望居然不把女真大軍放在眼裏,十五萬金軍長驅直入,居然還有心思稱帝,莫非破罐子破摔?
打!打到燕京,看你還怎麼當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