殲滅了西遼國敦目軍團,李慶在仲雲集結好兵力部屬,隨即自西北向東南殺入西夏。
曆史上西夏皇帝李乾順,在1086年即位一直到1039年,前期經過了母黨、奸相、太後專權等非執政時期。直到1099年,小梁太後惹怒了女真被女真特使下毒處死,才得以真正坐穩了皇位。
這個三歲即位曆經坎坷的皇帝,超越常任的隱忍和機智是毋庸置疑的。
不管囂張跋扈的權臣還是專橫潑辣的太後,都沒能奈何得了他,笑到最後的還是他李乾順。
不過由於梁乞逋高調對宋作戰多年,後來又有童貫遠征黨項,搞得宋夏兩敗俱傷,雙雙國力大損。
尤其對於荒僻的西夏國來說,處境更為惡劣,若非是西域必經商道,加上礦鹽和兵器馬匹作為生財之道,可能早就被黃沙掩埋了。
此次麵對燕國的精銳機械化部隊,更加難以招架,千裏國土勢如破竹,沙、瓜、肅、甘、涼、威、靈統統被燕軍碾壓了一遍。
當興慶府坦露在燕國西路軍團麵前時,西夏國已無兵可戰,李乾順敏銳地感覺到自己的皇位保不住了。於是自戴枷鎖,帶著文武百官開門獻城。
李慶當特務首腦多年,自然把場麵做足,親自解開李乾順的枷鎖,攜手言歡。
當著西夏各位大臣的麵,李慶信誓旦旦給予西夏加盟共和國的地位。
同時聲明保留西夏皇室以及各大官員的待遇,唯一需要的是李乾順需要在燕京居住上一段時間,以便增進和陛下的感情。
西夏文武百官都麵露難色,但是李乾順卻滿口答應下來。
“元帥所言甚是,能得到陛下的召見朕也深感榮幸,明日就趕赴燕京。興慶府這邊的事務,就全權交給元帥了。”
李慶收下李乾順的兵符和印信,更是笑臉盈盈。這下抓住了西夏的財權兵權,基本上就代表西夏的主權已經被燕國掌控了。
李乾順走了以後,西夏政壇立即分成兩派,本土派和知燕派。兩派力量幾乎旗鼓相當,經常明裏暗裏針鋒相對。
知燕派大多是商貿、邊軍、外交等部門人員,他們對燕國實力最為清晰,打心眼裏不願意在起戰火。就這麼跟著燕國混也挺好的,至少官位還在,銀子更多,何樂而不為?。
但是本土派迂腐頑固,尤其是一些倔老頭子,看見李乾順被當做人質押走了,就非常不痛快。死亡事小,節氣骨氣不可少,你想扣留夏皇當人質,我就要拚這老命不要也要請命。
於是發動百姓請願,聯絡一些西夏軍官、豪強,並不時結交一些燕國的將佐都頭之類打探消息。
李慶的眉頭擰成了疙瘩,這些老家夥真是不開眼。當初兵臨城下的時候,一個個嚇得屁滾尿流,如今好了傷疤忘了疼,居然在私底下搞串連。
當真以為我十年特工白幹的啊,沒說的,收拾掉,免得耽擱我去西藏旅遊。
找來知燕派的興慶府捕頭,告知他具體地點,具體人物,並且約定好細節。那名捕頭點點頭,退出去不找人布置去了。
第二天一早,西關大街的僻靜宅院發生了命案,當朝太傅、祭酒、禦史、興慶府大財主、大商人,還有幾名掌握兵權的年青一代,九個人全部死於非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