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多老先生果斷道:“那就把這東西收下。”
秦遠方回了一個無奈的表情。
喀多老先生說:“你之前幫我們破了一個案,我們怎麼也得表示一下。想來想去,也就這東西適合。”
“是什麼呢?”
秦遠方倒是好奇了,打開來一看,驚訝道:“是藏雕!”
神秘而聖潔的西藏文化早已令秦遠方心向往之,西藏豐富多彩的藝術形式,也用它獨特的魅力征服了秦遠方的心。而藏雕則是其中的代表性物品,從金碧輝煌的佛像,到簡單的擦擦,還有那遍布藏地的瑪尼石刻。雕塑,在西藏人民的文化生活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不會是金佛吧?”
嚴天華好奇地湊了過來,翻開一眼,驚訝道:“真的是金佛!”
看著這栩栩如生的金佛,秦遠方感受到一股莊嚴、肅穆的氣息。而看其金漆的光澤程度,秦遠方不用透視眼也可以看出它的悠久曆史。
西藏的雕塑藝術源遠流長,昌都卡若新石器文化遺址出士的陶器,造型優美、質樸。雙體獸陶罐巧妙地把兩個動物的造型融合為一個陶罐,波浪式的幾何紋樣,樸素、別致。骨器和鬆耳石飾物造型也十分優美、製作精良,肇開了雕塑藝術的先河。
“還有其他的工藝品!”
嚴天華看到其他的小零件,微微笑了開來。
這些工藝品都是很有特色的動物木雕,十分生動,而且還富有民族味道。雖沒什麼誇張的價值,但帶回去當禮物倒是不錯。
“都很有特色啊!”
秦遠方對這些小零件是由衷的喜歡。
西藏的雕塑藝術很有時代意義。
考古發現的史前時期前後的雕塑為數不多,大部分都是動物造型,與佛教傳入前古老的苯教圖騰崇拜和高原遊牧文化有關。佛教傳入前期,動物造型的雕塑有出土於日喀則的青銅護身符,造型十分奇特,為四隻連體的鳥,每隻鳥均為一身雙頭。此外,還有青銅貓科動物,銜環的青銅小熊。後藏則布隆地區出土的十二生肖動物雕塑已經開始帶有佛教的色彩,用圓形來體現時間和空間,下半部凹形的構圖中分別雕有鼠、牛、虎、兔、龍、蛇、馬、猴、雞、狗、豬等生肖,上半部分橫列造型有佛教的寶傘、金魚、寶瓶、蓮花、右旋白螺、吉祥結、勝利幢、金輪等八瑞祥。動物和八瑞祥的刻畫力求自然寫實,風格古樸,體現出佛教傳入西藏後古老文化信仰和佛教文化的融合。史前這種寫實、樸素的動物雕塑傳統在隨後的吐蕃時期依然十分流行,其中不乏造型優美、技藝精湛的雕塑傑作。
據《新唐書?吐蕃傳》和《舊唐書?吐蕃傳》等漢文史籍記載,當時西藏有不少這樣的佳作作為貴重的禮物送給了當時的唐朝皇帝。如公元657年吐蕃讚普就向唐太宗贈送了一隻獅子、駱駝、馬、羊和馬背上騎士環視的金質雕塑;646年鬆讚幹布的重臣祿東讚又向唐太宗贈送了一隻3尺多高、用黃金鑄成的金鵝,祝願唐太宗東征馬到成功。
如果秦遠方沒記錯的話,就有那麼一隻著名的金質雕塑被封為國寶,而某些收藏家以千萬的高價提出收購,最終也不能得逞。目前那隻國寶似乎存在故宮博物館展覽,一直都是熱門的參觀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