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4章:古硯(2 / 2)

秦遠方仔細琢磨著老軍拿出來的古硯,沉思了一下,問道:“紫雲硯?”

端州墨硯天下聞名,端州硯中極品名紫雲硯。紫雲硯由采自肇江千米峭壁的水岩磨製而成。水岩吸天地靈氣,堅硬無比。岩石內質像書頁一般層層疊疊。經一番製作之後,硯顯紫藍色,硯池白雲片片,硯架上為筆架山山峰。清雅呼之若出。一方紫雲硯貴比黃金。

老軍讚歎道:“秦先生果然是行家,一眼就看出其真實。”

追溯曆史,中華名硯,尤其是端硯和歙硯,自唐代以來被皇家列為貢硯和賜硯。它們的價格往往超過瓷器和書畫,而現在又遠遠地低於其他古玩和書畫。對此,著名古玩收藏家、學者趙汝珍先生曾分析說:“在唐宋之時,千百金之硯,比比皆是,甚至萬金、數萬金一方之硯者,亦所恒有;元明相承,價格日升,直至晚清,硯價仍保持其曆來之平衡。乃至清末,變法維新,西洋文化東來,不用毛筆者,亦可在社會上占重要之地位。於是,國文失去其固有之重要地位,古硯之價值遂愈趨愈壞矣。在以前值500兩者,今最多不過500元。雖元、兩相去無幾,而實則跌價甚多矣。說者謂此種跌價乃自然之結果,以前有用,今日用之者少,理固宜也。驟聞之,理由似甚充足,但細考之,仍非也。夫古玩者,均無用之物也,其價值不得之於用途。以前有用,今日無用者甚多。如古玉器、古銅器等,均昔人之所必須用者也,今則均無所用矣,然其價仍今貴於古,何也?”

不過如今在拍賣市場上,古硯這種擁有悠久的曆史和獨特的文化內涵的收藏精品,正在進行一場轟轟烈烈的價值重估運動,其收藏價值和投資價值正在不斷體現。在2009保利秋季拍賣會中,有一方“清乾隆石渠仿古禦題詩硯”以50.6萬元高價成交。同場中,還有一方“清乾隆鬆花石螭龍紋硯”,以50.4萬元成交。可見,硯台以其性質堅固,傳百世而不朽,並且集雕刻、繪畫等於一身,成為文人墨客收藏的首選珍玩,在當下的收藏市場中已經得到更多藏家的認可。

受老師的熏陶,秦遠方對硯有一定的研究,但他對硯的價格不少很了解,隻能憑借記憶問道:“老軍,古硯的價值一直都起不來,難與精美的古瓷器相媲美啊。不過你的紫雲硯有詩文銘刻,雖是模糊,但也足夠說明它的悠久曆史,已經沉澱的文化素養。”

硯台作為文房四寶之一,與文人墨客結下了不解之緣,自古文人多愛硯,上等的書法精品自然離不開一方好硯。文人雅士每得一方好硯,或為之賦詩作詞,或為之銘文書畫。

在收藏界裏,年代的長短對藏品的價值有一定影響,但硯台卻非常獨特,它的價值不是由年代來決定的。決定硯價高低的因素有三點:一是硯材。上好的硯石是決定自身價值的根本;二是雕工。精湛的工藝使硯石神韻倍增;三是刻銘。一方硯上詩、書、畫、印一應俱全,且硯主人名氣愈大,年代愈久則價值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