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遠方簡單解釋了一下。
蕭晴驚訝得嘴巴合不上攏,能與和氏璧的東西,哪裏會是簡單的貨色,連忙問道:“方,這隨侯珠究竟是玉還是珍珠啊?我是記得蛇裏有隋珠,但聽你剛才的意思似乎是玉。”
秦遠方回道:“有人說隨侯珠是珍珠,可是淡水珍珠不可能如此巨大;其次珍珠的成份是碳酸鈣,容易分解很難流傳於百年以上,所以這個看法有不少破綻。也有的人說隨侯珠是料珠,因為隨州的曾侯乙墓出土了百餘顆料珠,也就是瑪瑙;還有的說隨侯珠是極品的火山玻璃,因為古代經常有人把火山玻璃當成極品寶珠看待。”
蕭晴點了點頭,最後問道:“什麼是火山玻璃?”
秦遠方簡單解釋了一下。
火山玻璃是指由火山噴發出來的熔岩,迅速冷卻來不及結晶而形成的一種玻璃質結構岩石。無一定的形狀,有的成珍珠狀、氣孔狀或不規則狀。
蕭晴又追問道:“不過我記得還有其他的寶石也是球形的啊,會不會是那些啊。特別是球形的鑽石,那是能吸收陽光發出微弱的光華。”
秦遠方點頭道:“是有這麼一種說法,說隨侯珠是金剛石。因為金剛石的晶體多呈珠球狀、無色透明、強烈的光澤等,但這些證據都不夠充分。不過金剛石在日光下爆曬,在暗室裏可以看見不同顏色的磷光,而且金剛石理論上是可以達到‘一寸有餘’的誇張地步。”
蕭晴問:“你偏向什麼說法?”
秦遠方回道:“蛇珠。”
蕭晴微微笑道:“我也覺得蛇珠的可能性比較大,畢竟這個世界的蛇可以長到很大。而且古代那麼多的動物絕種,說不定還真有盤山級別的超級巨蛇呢。”
秦遠方笑著點頭。
古代的確有許多神奇的動作存在,這是無庸置疑的。隻不過一些科學家在沒有確切的證據下,都將其歸類為神話和傳說,有點過於苛刻了。
蕭晴而後追問道:“對了,你之前說隨侯珠已消失了兩千年,可現在突然出現,會不會有問題?它到底流失到何方了?”
秦遠方回憶了一下就說道:“隨國,是一個很弱小的國家,而且還是楚國的附庸國,這樣注定了隨侯珠的流失。結果也是如此,隨國的衰亡使得隨侯珠流落他國,最終成為他國的勝利標誌。”
早在公元前706年楚武王開始伐隨。隨國經過幾次頑強抵抗最終敗於楚國。隨侯珠是什麼時候落入楚王之手,尚未見史料記載。直到公元前350年左右,楚宣王得知秦派使者觀看楚國的寶器,便召令尹子西問道:“秦欲觀楚之寶器,吾和氏之璧、隨侯之珠,可以示諸?”由此可見隨侯珠確實流落楚國。
蕭晴聽得起了意思,秦遠方講故事不是照搬原講,其中還穿插了不少生動的例子或者圖片,加深記憶,讓蕭晴聽得好奇不已,連連追問。
秦遠方無奈,隻能繼續講下去:“楚被秦滅後,秦始皇擁有了隨侯珠及和氏璧。我們從李斯的《諫逐客書》中完全可證實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