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2章:林家(2 / 2)

秦遠方驚訝道:“這居然是靈酒,難怪我剛才喝了之後,周身的真元順暢了不少。”

林中華回道:“我們林家雖然出現傳承斷代,但曆史底蘊卻是擺著的。要知道我國可是在唐朝就開始釀酒,而我們林家的曆史也可以追溯到那個時候。”

秦遠方微微一笑。

他不知道林中華的話是給自己貼金,還是林家真的有千年曆史,他隻需要知道林家居然有靈酒工藝的傳承,這可是意想不到的收獲。

要知道古代的靈酒可是比靈丹更為普及的東西,因為其物美價廉,因為其普及性更加廣泛,在古武界裏的名氣非同一般。隻可惜經曆過無數戰爭的折磨,這些工藝逐漸消失在曆史長河之中。

或許天盟裏有,但那東西已是寶貴的東西,估計是量產不了的了。

林中華很是客氣地換上一種葡萄酒,得意地邀請道:“請秦先生鑒賞一下。這酒是失傳的唐朝美酒,我們打算用來衝擊世俗界的高檔路線!”

“唐朝美酒。”

秦遠方倒是起了點意思。

葡萄酒並不是外國的專利,中國可是一個葡萄酒曆史悠久的國家,早在唐朝就有蓬勃的發展。

根據《太平禦覽》記載,唐太宗貞觀13年,唐軍在李靖的率領下破高昌國,唐太宗從高昌國獲得馬乳葡萄種和葡萄酒法後,不僅帶回長安在皇宮禦用葡萄園裏大種葡萄,還親自參與葡萄酒的釀製。

盛唐時期葡萄酒麵臨著的真正的發展機遇是:在國力強盛,國家不設酒禁的情況下,唐高祖李淵、唐太宗李世民都十分鍾愛葡萄酒,唐太宗還喜歡自己動手釀製葡萄酒。唐太宗的重臣魏征,是位釀造葡萄酒的高手。他把自己釀造的兩種不同風味的葡萄美酒,分別取名為“醽醁”和“翠濤”,獻給唐太宗。唐太宗品嚐後,覺得其味無與倫比,因而寫下《賜魏征詩》:“醽醁勝蘭生,翠濤過玉薤。千日醉不醒,十年味不變”

唐時期社會穩定,人民富庶。由於帝王喜好葡萄酒,民間釀造和飲用也十分普遍。這些都反映在當時的詩歌裏。

“酒仙”李白有“鬥酒詩百篇”的名聲,十分鍾愛葡萄酒。他所作的《對酒》中寫道:蒲萄酒,金叵羅,吳姬十五細馬馱。青黛畫眉紅錦靴,道字不正嬌唱歌。玳瑁筵中懷裏醉,芙蓉帳底奈君何。

“好酒。”

秦遠方品了一口,說道:“這酒或許與國家的酒風有所區別,因為它走的不是烈性或純度,而是精神品味。如果我沒猜錯的話,你們融合了一點靈酒的釀造工藝,喝了之後能讓人神清氣爽,定量而長時間飲用,甚至能達到延年益壽的效果。”

“果然瞞不過秦先生。”

林中華微微笑了開來。

延年益壽,就是這東西的主打。現在社會不缺有錢人,也不缺有品味的酒。那些對健康很關注,很怕死的有錢人,如果聽到有一種酒能起到延年益壽的效果,還不發瘋。

雖然市場上有諸多的虛假宣傳,不少的補酒藥酒都冠上“延年益壽”的名頭,但大家的眼睛是雪亮的,品嚐過幾次自然能體會得出。當然的,以林家的名頭,特別是林家靈酒的名頭,推廣這東西絕對不會那麼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