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作者:

雙彙“瘦肉精”事件“餘震”難了

事態發酵

自央視3·15晚會上曝光雙彙“瘦肉精”一事以來,頓時引起全國輿論的一片聲討。雙彙集團的銷售網絡正在遭遇一次強烈的“餘震”:全國多地的大型超市,或下架雙彙產品,或打出醒目公告展開大力度降價促銷,部分專賣店甚至改旗易幟。雙彙董事長萬隆稱:“10天銷售損失10多個億。”

盡管雙彙集團及時致歉,並承諾召回問題產品,但“事件”並未因此停息,而是愈演愈烈。

雙彙怨豬如同三鹿怨牛

日前,萬隆約見部分“核心媒體”時提到:“事件是上遊產業鏈中養殖環節出現的問題,濟源雙彙的豬源是在流通環節因為把關不嚴流入企業。”“代人受過”的言論引發輿論爭議。

對此有大型肉企聯係人對媒體爆料稱:“雙彙是按照豬的瘦肉率來收肉的,它不可能完全置身事外。”據稱,豬農麵對雙彙瘦肉率的要求,合同約定不到70%的瘦肉率將不收肉,而一般的豬瘦肉率是40%之內,所以被迫使用瘦肉精。

輿論認為,雙彙處理信任危機的過程,與“三鹿模式”極其相似:先給公眾一個應景的交代,隨後是主管部門引咎致歉和莊嚴承諾,最後將責任轉嫁給原料供應商。這明顯是在推脫責任。

“蘋果在斷同行的路”

——漢王科技副總裁王邦江說,“品牌廠家如果也單純跟著蘋果降價,隻會自殘式擠壓自己的生存空間。”日前,蘋果iPad大幅降價1100元,16G降至2888元,讓國內平板電腦市場上的所有品牌倍感壓力,部分企業尤其雜牌或將退出市場。調查表示,蘋果占據了七成市場。行業驚呼“純粹賣機器,不可能再有利潤空間”。行業聲音是,誰能盡快在內容與服務的本土化方麵找到出路,誰就有最大的突圍機會。

可口可樂兩位數增長的曆史終結

——可口可樂2010年在華銷量增長首次跌至6%,結束了中國市場連續8年保持兩位數增長的紀錄。而康師傅、娃哈哈、統一等在大陸實現了30%以上的銷量增長。全球碳酸飲料市場的下滑和本土企業在非碳酸飲料上的崛起,讓可口可樂在中國遭遇“領先者的被動”的尷尬:一是在非碳酸飲料領域,當本土對手展開促銷攻勢後,它不願跟進降價,導致部分市場流失;二是無法把自己的全部精力放在增長迅速的非碳酸飲料業務上。

拜耳普藥全球總部遷至中國

——據悉,拜耳醫藥決定將其普藥業務(占據拜耳醫藥銷售收入的8成)全球總部遷至中國,這是繼去年初拜耳醫藥將中國區直升為獨立大區後,拜耳對組織架構的再度重大調整。中國區總裁李希烈說,拜耳是所有的跨國藥企中第一個吃螃蟹的。據稱,中國醫藥市場未來將保持20%以上的增長,為了確保超過該增長率,拜耳計劃擴建其銷售隊伍,年底之前將在核心城市和二、三線城市增加1000名銷售代表。

資本浪潮下白酒企業的戰略機遇

——近日,由汾酒集團冠名的“資本影響力——第二屆中國酒業高峰論壇暨年度頒獎盛典”在成都舉行。汾酒集團董事長李秋喜表示,中國白酒業目前進入了競爭高度集中的階段,名牌企業的品牌力和資本力成為製勝的有力武器。“資本浪潮下企業需要把握好五大戰略機遇:運用資本並購做好加法;實現產融結合,做好乘法;通過資本力量的影響推動產能擴張;推動模式創新;推動行業發展。”

蘇寧“謝絕砍價”被看衰

——蘇寧宣布,將改變行業定價現狀,在實體門店中全麵做“明碼實價”銷售。與以前相比,新的掛牌價下調幅度在5%~20%。通常,家電供應商在向零售渠道供貨時,會提供兩個價格標準:統一掛牌價和最低零售指導價。銷售員會根據現場情況進行價格協商,但最低零售指導價是成交價格的底限。分析認為,明碼實價執行起來很有難度,對手抄價再稍作折讓就能吸引那些對價格敏感的顧客,這對蘇寧的促銷和價格管理是個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