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麵專題
作者:劉永達
炒作手法粗俗
現階段網絡炒作行業的進入門檻不高,大量所謂的網絡公關公司出現,其中很大一部分實際上僅僅是由幾個非專業的人員運作。很多所謂的“推手公司”一方麵對企業的營銷管理並不太懂,在炒作的過程中往往利用一些庸俗粗鄙的手段來實現宣傳的目的,另一方麵,這些炒作公司由於缺少正規的企業製度和管理,極易出現泄露客戶經營信息等問題。企業很難放心地讓炒作公司獨立進行炒作營銷,因為很多不成熟的炒作行為對企業營銷是弊大於利的,很容易給企業帶來一些負麵影響。
商譽風險較大
網絡炒作營銷實質上是通過催化網絡輿論的傳播,實現短時間內的高曝光率,給企業帶來短期價值。但是網絡營銷與傳統媒體營銷的最大不同在於,網絡營銷過程中形成的輿論無法受企業及“推手”控製,輿論很容易失控並引發一係列問題。
由於每個網民都可能成為輿論導向者,一旦炒作的內幕被網友們揭發出來,炒作企業身份暴露,品牌一定會遭受重大打擊。例如在“封殺王老吉”事件中,通過“王老吉出一罐就買一罐,徹底‘封殺’王老吉”這一帖子的傳播使王老吉的品牌形象大大提升,但是沒過多久爆料稱這僅僅是公司的網絡炒作行為,使消費者有種被愚弄的感覺,王老吉品牌形象也受到了很大的影響。
削弱了網絡平台的公信力
由於網絡炒作的低成本和快速性,很多企業和個人將其看做是“錢”圖無量的營銷方式,很多網絡炒作極盡惡炒低俗之能事,甚至是以緋聞、醜聞為賣點,一再放任自己的社會責任和道德底線。
網絡炒作的泛濫和道德約束的脆弱性,引起了許多人對網絡炒作的反感,以利益導向的信息傳播者在網絡上散布,信息的真實性與可信性都將受到質疑,平台及媒體的公信力將受到質疑。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企業運用網絡炒作不當,不但使營銷宣傳效果大打折扣,甚至是得不償失。
(作者單位:中國海洋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