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辰一到,宮廷樂工奏樂,文武百官入朝參讚。
李宣坐在龍椅之上,看著下麵的這些朱紫重臣們,唐時衣冠,以紫色顏料最為難得,所以三品以上大員方著紫袍。初唐時官位難得,四品就可以稱高官,而到了現在,國公遍地走,三品多如狗,這滿殿臣工,竟然不是紫袍就是緋袍。
不得不說,冗官也是末代王朝的一個普遍現象,看著朝廷人才濟濟的樣子,可那也就是個樣子貨,真正的人才沒有,但是朝廷的財政卻被這些官員的俸祿拖垮了。而這些米蟲們一個個治國富民沒有方略,搞起陰謀詭計來倒都是行家裏手。
“不知陛下齊鳴鍾鼓召見臣等,所為何事?”一眾官員在下麵交頭接耳,不知道李宣到底想幹什麼?互相之間實在打聽不出個所以然來,所以作為百官之首,崔胤理所當然出來詢問皇帝。
其實唐朝宰相的權利還是挺大的,有的時候連皇帝的旨意也未必有宰相的條子好用,所以宰相的好壞直接關係到朝政的興衰。就以玄宗皇帝為例,初年他以姚崇、宋璟、張九齡等賢人為相,開創了“開元盛世”的大好局麵,達到了唐朝的巔峰期。後期改元天寶,以奸人李林甫、楊國忠為相,大唐從此由盛轉衰。尤其是李林甫,他為相十九年,大權獨握,阻塞言路,排斥忠臣良將,致使安祿山坐大,是安史之亂的主要罪魁禍首。雖然有盛極必衰的因素,但是奸人為相也是其中原因之一。
李宣正看崔胤不太順眼呢,他自己就送上門來了。
“昨晚壽王李傑夥同魏國公楊複恭、周承晦等人,犯上作亂,已經兵敗伏誅了。爾等知道嗎?”李宣淡淡的說道。
當然不知道了,要是往常,那皇宮確實漏的像篩子似的,今天皇帝與妃子說了點什麼悄悄話,明天滿長安城都知道了。可是,昨天晚上在皇宮裏還喘氣的,都被李宣那召之即來的裝修材料給嚇唬住了,深怕李大仙還有什麼未卜先知的法術,哪裏還敢往外傳遞消息,所以這些官員今天就都兩眼抹黑。
“臣等不知!”所有人都躬身向皇帝答道。
“不知?!哼!”李宣說到:“朕可是聽說了,你們當中有人赴過他們的宴請,有人收過他們的禮物,平日裏交情不錯啊!”
“陛下!堂下皆是我大唐的棟梁之臣,如果陛下有臣等謀反的證據,請直接將臣等繩之以法,如果沒有,還請陛下自重!”崔胤一向在朝堂上狂慣了,絲毫沒有顧忌李宣的麵子,直接駁了回去。
“崔胤!你大膽!”常凱等人此時充當大漢將軍,在殿內隨身保護李宣,他們原本是沒有這個身體條件的,不過在被李宣改造之後基本達到了大漢將軍那威猛的形象,所以被李宣調來隨身侍衛。此時一聽崔胤居然敢反駁皇帝陛下的說辭,常凱哪能忍住,登時就站了出來,手指崔胤喝到。
崔胤畢竟是文官,吃了一嚇,驚問道:“你是何人?為何在此?”
“我乃陛下親命的禦前侍衛,錦衣親軍統領常凱。”
禦前侍衛這個崔胤能理解,可是錦衣親軍是個什麼鬼?什麼時候宮裏有這個部隊了?
“大膽!老夫身為宰相,怎麼從來沒有聽說過你這支隊伍?陛下,這是您設立的隊伍嗎?難道您又要窮兵黷武了嗎?”這些世家子弟沒少收地方藩鎮的好處,每當朝廷想征兵的時候,就被他們以種種理由阻攔,所以朝廷對藩鎮割據是有心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