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長安城是在隋朝的大興城的基礎上修建和完善的,城內南北十一條大街,東西十四條大街,將全城劃分成了一百一十坊,整齊的如同圍棋盤一樣。
據說這是為了應對戰爭做準備的,每一個坊都是單獨的軍事堡壘,不過在李宣看來其實沒什麼鳥用。都讓人打到長安城裏這個仗就沒得打了,士氣全無怎麼可能贏,就像後世法國修的馬奇諾防線似的,曆史證明消極防守根本沒什麼作用。
要讓李宣來說就是,古往今來的王朝得失曆史告訴我們,唯有民心,才是真正的堅固城池,得民心者得天下嘛。就像孟子說的一樣: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堅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劉季述安排的是讓李宣混到換防的隊伍中出宮,到了永安門,李宣也混在一群人中浩浩蕩蕩的出了宮去,守門的衛士看了一眼是劉季述帶隊,點個頭就放行了,連例行檢查都沒有。如此鬆懈的宮防,還好沒出什麼事,李宣似笑非笑的看著劉季述,劉季述也有些訕訕不安。但是這事也不能怪他,因為這不是一天兩天的問題,而是長期以來的弊端。而且這個皇宮的安檢確實是個問題,雖然方便了李宣混出去,但是一想別人也能這麼輕鬆的混進來,李宣就怎麼也放心不下,明末三大案中就有個梃擊案,一個盲流能拿個棒子進宮打太子,簡直讓人匪夷所思。
可是這個時候也沒有什麼指紋打卡、視網膜認證之類的科技,不能做到人臉識別,暫時還沒有什麼好的安檢辦法,隻能到時候放自己能信任的人手才好。不過係統裏好像有飛行犬,到時候整一隻出來看看,看個家什麼的也是好的。不過前提是李宣的資源充足,溫飽都解決不了,談別的都是浪費。
出了宮,李宣就說要上東市看看,從永安門出來,過了平康坊就是東市了。
東市裏的人倒是還挺多,可是仔細看看街上的店鋪,基本就那麼幾樣物件,糧食、菜肉、布匹、絲綢等等占了大部分攤位,隻有少數幾家經營奢侈品和香料的物事,門前也沒什麼人看。
“想不到以往胡姬當壚賣酒的東市竟然凋敗如斯。”李宣有些感慨道。不過想想也是正常,安史之亂、回紇擾城,長安人對胡人也沒有多少好感了。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啊!
“怎麼?五郎想看看胡姬長什麼模樣嗎?”孟昭儀也是女扮男裝,跟在李宣身邊,聽了李宣的話,有點酸溜溜的問道。因為是微服出訪,所以李宣讓大家叫他五郎,叫孟昭儀小孟。
“怎麼,小孟你見過胡姬?朕。。。正想問你見沒見過哪。”李宣說道,差一點說漏嘴了,東市上畢竟人多眼雜,能不被人識破身份最好,免得惹出是非。
“小孟我當然沒見過了,據說以前這裏昆侖奴新羅婢都有得賣的,而且當時全天下的稀奇玩意這裏都有。唉!”孟昭儀也歎了口氣。
“總有一天,朕會讓這裏再次成為世界中心的!”李宣暗暗說道。
唐朝以後,拋開元清兩個異族政權不說,漢族政權裏的唐、宋、明這幾個朝代,國都是越來越往南。長安、開封、南京還有作為行在的杭州,這裏除了有南方大開發的原因之外,也與海上貿易興起,國家的經濟中心往南移有一定關係。如果李宣想讓長安也繁榮起來的話,最簡單的辦法,重新打通絲綢之路。
現在的絲綢之路上的阻礙主要有兩個,一個是吐蕃,作為唐朝的老對手,得到了文成公主的嫁妝之後他們愈發的強大,幾乎占據了整個安西都護府。而另一個是阿拉伯的阿拔斯王朝,也就是史書上說的黑衣大食,就是他們在怛羅斯之戰中打敗了唐朝的高仙芝,雖然有葛祿邏人的反叛,但是當時的大食軍隊戰鬥力也確實高。李宣想打通往地中海的通道,雖然有係統在手,但是掌握的實力畢竟有限,也是任重道遠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