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給皇帝送點驚喜(1 / 2)

李宣這幾天在長安城鬧出不少大動靜,開始是壽王造反未遂讓李宣幹掉了,然後又是大殿朝會與宰相撕逼並罵暈宰相,再後來又是派人公開征兵,待遇飯管飽還給餉錢,據說又召回了權閹田令孜,簡直就是長安城的焦點風雲人物。

別看李宣這身體的前任主人倒黴蛋李儇當了十五年的皇帝,真正引起人們注意的時候並不多,倒是這麼幾天的舉動讓人覺得有些奇怪。

李儇小時候並不算出眾,隻不過他爹懿宗陛下駕崩的時候,諸皇子當中以他年紀最長,再加上當時掌權的田令孜等人力挺,李儇才得以繼位為君。

大唐朝政到了他手上,更是江河日下,居然幹出了“擊球賭三川”的荒唐事。

據說他召集神策軍將領陳敬瑄、楊師立、牛勖、羅元杲四人舉行馬球比賽,獎品就是西川節度使。

不過後來好像田令孜偏袒他本家哥哥陳敬瑄,西川節度使就成了陳敬瑄的,而且黃巢起義時攻破長安城,田令孜帶著李儇逃亡cd,除了巴蜀地勢險要以外,也有西川勢力是自己人的原因。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朝堂也是另一種江湖。

為了各自的利益,圍繞著朝政大權,各路人馬紛紛登場。

主要的博弈勢力其實隻有兩個,皇帝與大臣。

一般王朝到了後期,皇帝多是長於深宮婦人之手,有威武氣概的英明之主少,紈絝子弟較多。

這樣大臣們可以用各種理由,將權力從皇帝手中騙走或是搶走,反正就是不給你。

皇帝再怎麼軟弱,泥人也是有三分脾氣的,當時治不了你,隻要有機會就會打擊報複。

為了搶回自己的權力,處於弱勢的皇帝不得不拉援軍,這就是身邊的親人---內侍也就是俗稱的太監。

大臣與內侍為了爭權奪利,肯定對皇帝各種拉攏,這方麵內侍比較有優勢,近水樓台先得月嘛!

所以太監掌權哪朝哪代都有,輕重程度而已,從秦朝趙高、漢朝五侯十常侍、蜀漢黃皓、本朝李輔國、魚朝恩、田令孜、宋朝童貫、明朝王振、劉瑾、九千歲魏忠賢、大清安德海、李蓮英等等,哪一個不是史書留名的牛人。

而大臣們心有不甘,於是就各種搞事情,而且輿論基本掌握在朝臣手上,春秋筆法一用,權閹誤國之說屢見史冊。

什麼指鹿為馬、賣官鬻爵、所有壞事都是他們幹的。

其實我們看到的曆史都是刪改後的曆史,為尊者諱,為勝者諱。

據說太宗皇帝就看過自己的起居注,按史家的規矩這個東西皇帝生前是不能看的,怕他篡改。

可是當時的史官是褚遂良,這個沒節操的,起居注讓李世民改了個七七八八。

不過李世民也算是條漢子,在玄武門幹掉了哥哥李建成弟弟李元吉,逼迫高祖李淵禪位,這個他沒刪掉,可能也與知情人太多有關。

到了宋朝,太祖趙匡胤趙大傳位趙二的“金匱之盟”疑點頗多,還不如“燭影斧聲”讓人感覺靠譜。

隨著整個長安都在討論的征兵進行,長安城內暗流湧動,風雨欲來。

卻說長安城內崔府,崔胤正麵色凝重的坐在書齋內的幾案前,左右各坐著一名青年男子。

崔胤是清河崔氏的大房子弟,今年約莫四十歲左右,長相俊美,豐神之姿,如果披上大氅,執把鵝毛扇,宛如武侯複生。

他的府邸,自然是占地極大,前後七進,一進比一進闊綽。初入府門覺得也就是中等人家,到得四五進之後,王侯之家也不過如此。

坐在他左邊的白麵書生叫做盧仁,乃是出身範陽盧氏,與崔胤同為五姓七宗高門子弟。

而且他的父親乃是本朝宰相盧攜,乾符四年(公元877年),以戶部侍郎任中書門下平章事,後來又升任門下侍郎,兼任兵部尚書、弘文館大學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