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大唐皇帝的第一場秀(1 / 2)

征兵,是一個政權的大事,所謂“國之大事,在祀在戎”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西周時期,當兵是一個無上光榮的職業,隻有貴族和平民才可以當兵,奴隸是沒有資格的。

而且交戰雙方還特別講究禮儀,比如甲方追擊乙方,那時候都是木頭做的戰車,乙方的戰車軲轆壞了,甲方就得停止追擊,甚至搭把手幫人修車,等車修好了兩方人再接著玩貓抓老鼠的遊戲。

到了戰國時期,連年征戰,征兵主要也是以平民為主。但是對待敵人就殘忍得多了,殺人王白起一戰成名,長平之戰坑殺趙軍四十萬。

到了漢武帝時期,普通士兵以良家子為主,禁軍多是由戰死沙場的軍人孤兒組成的羽林軍,“羽林孤兒”威名赫赫,破匈奴,奪天馬。

從三國時期開始,一直到東晉十六國時期,華夏人口由東漢末年的兩千萬戶銳減到兩百萬戶,基本上是全民皆兵了,隻要能上戰場的人都拉去當兵了,連糧食都沒人種。

為此曹操還開創了屯田的兵種,建立了曆史上第一個生產建設兵團。不過李宣猜曹操可能是雙子座,精神分裂的厲害,一邊屠城一邊寫“白骨露於野,千裏無雞鳴。生民百餘一,念之斷人腸”的詩句。

直到隋唐時期開創府兵製,授予成年男子永業田二十畝,戰時為兵,平時為農,奴隸也是不可以參軍的,頗有無恒產者無恒心的意思。

到了宋代之後,為了不讓五代十國的舊事重演,在皇室的推動下,文官勢力崛起,武將被打壓,去當兵的大部分都是些無賴、混混之類,好人不多,民間甚至有“匪過如梳,兵過如篦”的說法。

直到華夏太祖,建立革命根據地,創建人民子弟兵,打土豪分田地的革命綱領一出,猶如屠龍寶刀一般,天下誰與爭鋒?

李宣以前學曆史可沒少聽說革命先輩的光榮事跡,長安城就是他實驗的首戰,隻要把長安變成根據地,李宣的事業基本上就成功了一半。

車轔轔,馬蕭蕭,行人弓箭各在腰。

卯時初,宮門開,借著東方拂曉的蒙蒙光亮,一隊人馬精神抖擻的在景風門邊等候,正是常凱、杜恒等五人及其親衛。

常凱等人現在氣完神足,舉手投足之間可見風采,那一身錚亮的明光鎧,腰間係著劍鞘,鮮紅的劍穗垂下流蘇,配上胯下的高頭大馬,得勝鉤上的馬槊,猶如虎牢關前的呂布、長阪坡中的趙雲。

可越是如此,幾人對李宣也就敬畏越深。

自家知自家事,以前自己是個什麼水平,自己心裏最清楚。

原本也就是普通禁軍的水平,一下子得到仙人法術的垂青,成為了堪稱百人敵的猛將,這不是在做夢,絕對是祖墳冒青煙了,遇上了仙人賜福。

眼下正逢國難當頭之際,朝廷正是用人之時,一想到自己等人可以如前朝名將李靖、李績、薛禮等人名垂史冊,常凱等人更是激動不已。

可越是這樣,越感到皇帝陛下的良苦用心和艱難處境,如今的大唐已經不是開元盛世時的龐然大物了,現在勉強叫做“百足之蟲,死而不僵”。

聽說今天的征兵集合大會上,世家和藩鎮可能會搞事情,而這絕對是幾人所不允許的,就是拚了性命也要護得皇帝安全。

“國難當頭,陛下厚愛,惟以死報之!”幾人都暗暗下決心。

卯時三刻,李宣的車駕也駛了出來,天子出行,非同小可。

前麵是鳴鑼鼓開道,後麵是各種旌旗高舉,有飛龍旗、飛虎旗、飛豹旗、飛鳳旗等等,又有青龍白虎朱雀玄武旗若幹,然後又有舉金瓜、金叉、金瓶等兵刃的儀仗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