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排好了楊忠、楊義兄弟二人以及常凱的去向之後,李宣就要把工作的重心放到新兵的訓練上了,畢竟那才是他以後角逐天下的資本。
到了中午時分,杜恒接替了常凱的工作,負責向李宣彙報征兵工作的情況。
在通過石鎖舉重測試的兩萬五千五百二十四人中,進行優中選優,又淘汰了將近八千人,實得一萬七千八百人整,本來是差兩個的,杜恒為了好記數,最後兩個放寬了條件,也就跟著湊了個整數。
而淘汰的人手,兩批加起來更是達到了三萬五千人之多。
這兩支人馬每個月的薪水合計需要白銀七萬多兩,折銅錢七萬貫,這還不算裝備和給養的費用,全加上的話一個月得小二十萬貫。
最關鍵的是資源的問題,軍事訓練需要大量的米麵糧油及肉副食品,長安一帶本來已經蕭條,沒有那麼多油水,自然不是那些大商人青睞的地方。
李宣這突然之間有了錢,卻沒有采購渠道,有點窮人乍富不知道怎麼花錢的感覺,沒辦法,無論前世還是今生,李宣都不是一個太懂做生意的主。
杜恒是杜讓能的族侄,貞觀名相杜如晦的九世孫,在當地也算是個世家。
李宣特意召見了杜讓能,命他出任戶部尚書一職,並掌管常平倉,讓他安排人手,盡可能的多收購糧食。
“陛下,長安現在可謂是四戰之地,糧食又是很金貴的東西,縱使我們出高價收購,時間長了,周圍的藩鎮想必都會明白我們的意圖,然後,封鎖我們的糧食渠道的。”杜讓能畢竟年紀大一些,想的東西比較遠,他向皇帝解釋這麼做可能帶來的後果。
“杜卿家所說的也不是沒有道理,但凡事隻有先去做,然後才能考慮後果,豈能因噎廢食呢,不管藩鎮如何打算,我們先行收購,等他們出手反對時我們已經收購到了一批。今年我們長安周圍要興修水利,多開墾荒地,爭取明年能夠自給自足,如果糧食實在有些許短缺的話,朕也自然有辦法提供糧食的。”李宣說道。
“既然陛下早有打算,那老臣也就放心了。老臣往日也認識一些南來北往的商人,如果陛下的價格足夠優厚的話,老臣想從黃河往上走渭水行船的話,還是有利可圖的。”杜讓能想了想又說道。
“如此最好不過了!一切就拜托杜卿家了!”李宣很高興,雖然用秘籍每天可以得到一千立方糧食,可是用來吃感覺有點太浪費了,畢竟現在係統還進化的不完整,好多功能還沒體現出來。
“如此!老臣先行告退!”杜讓能說完就向皇帝辭行,畢竟聯係糧食商人什麼的也得趕緊,時間不等人啊。
現在的天子親軍剩下了四名統領,杜恒、李浚、張元、林衝,再加上楊忠楊義兄弟二人,這六人就是目前天子親軍新兵的訓練官,平均一人要負責將近三千人的訓練,雖然他們也招募有副手等協同培訓,但是一人訓練上百人的任務還是很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