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兵訓練不光是教官們遭罪,士兵們感覺也在遭罪,一個個成天累的苦不堪言。
這個時代的軍隊三日一操五日一練那都算的上強軍了,為什麼?因為營養跟不上。
在這個老百姓普遍隻吃兩餐的時代,當兵操練是很費體力的運動,晚上如果不補足營養的話,第二天根本就沒有精神幹別的,連站隊列都費力。
而且除了飯食之外,最好還要有蛋白質和鹽分的補充,通俗來說就是要多吃肉,草原民族的士兵多數比較強悍與他們的飲食也有一定的關係。
想想也是,一個從小殺牛宰羊的孩子與一個從小吃五穀雜糧的孩子,在體質和思想上都是截然不同的,像李宣小時候就連雞都沒殺過,更別說牛羊那種大牲口了。
劉季述現在充任李宣的軍需官,一般采買什麼的都是他來負責,可是這新兵頭一天的糧食消耗也將他嚇了一跳。
不算輔兵和其它兵種,就是參與集訓的一萬八千多人,一天消耗的糧食達到了將近四百石,一時之間,頗有長安米貴的趨勢。
也幸虧現在李宣有點家底,要不然就這麼消耗誰也受不了,所以後世軍事界公認的一句名言,打仗打的就是錢!
關中人願意吃麵食,晚上的主食就是黃糜子饃饃,劉小二一頓能吃八個,但是教官不讓多吃,倒不是怕他吃那幾個饃饃,主要是怕他腸胃受不了,最後比拳頭還大的饃饃讓他吃了六個,差不多也有個八分飽。
其實劉小二已經很心滿意足了,參軍之前,他印象裏就沒怎麼吃過晚飯,趕上年景好的時候可能過年時能吃上三餐,平日裏都是兩頓飯。
如今不但管飯,而且是三頓飯,早上是稀飯配饃饃,稀飯管夠喝,中午、晚上都是糜子饃饃,聽說隔三差五還會整點麵餅之類的改善一下。
這要在以前的長安城,一般的地主家吃的都沒有這麼好,起碼在延康坊劉小二沒聽過誰家吃的這麼好過。
考慮到長安城將要麵對的糧食問題,李宣這幾天也沒幹別的,一個勁的使用秘籍兌換食物。
係統默認的食物是糧食,但是李宣注意到其實也可以換成肉食的,這樣對於士兵的身體素質的改善會有很大的提高,唯一的問題就是天越來越熱了,肉食的存儲會比較麻煩一點,沒有儲存糧食那麼方便。
而且長安附近沒有產鹽地,最近的鹽池也在蘭州以西,如果長安是產鹽地,那麼李宣還可以做做牛肉幹加工什麼的,可是如果食鹽全靠買賣的話,那就比較麻煩了,萬一周圍的藩鎮來個物資封鎖,那長安城可就危險了。
別看李宣來到這個時代已經好幾天了,可是一大堆事情千頭萬緒的,都需要從頭梳理。
原來的這個李儇基本上就是一天隻顧著自己吃喝玩樂的主,什麼天下什麼江山都棄之不顧。
哎!真是不當家不知柴米貴啊!要是穿越過來當個昏君也就罷了,可偏偏李宣還想那麼勵精圖治一下,那就要付出代價了。
關鍵是天下已經到了亂世,朱全忠、李克用、錢鏐、楊行密、王建等人哪有一個是好相與的?李宣再不奮發圖強一把都容易被這些家夥幹掉。
曹操好歹還挾天子以令諸侯呢?以朱全忠的潑賴性格,連遮羞布都懶得批,曆史上他也確實是那麼幹的,直接幹掉兩任皇帝葬送大唐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