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就到了李宣下令比試的第五日,這天正好是三月二十日,宜祭祀、祈福,喜神正南,貴神東北。
青龍坊裏靠北的位置築起了一座高台,基座全部用條石壘成,中間用夯土填充壓實。
台高約七尺,設有七步台階,頂麵用厚木板鋪就,長十丈寬六丈,差不多與後世的籃球場相仿。
寅時末,高台邊來了一群赤膊大漢,竟然是以王太行為首的輔兵。
他們兩人一組,抬著大鼓,在高台前一字排開。
杜恒與李浚、張元、林衝、楊忠、楊義等人一道,個個身著明光鎧,騎著河西良駒,來到高台前。
昨日他們已經就自己隊伍中的人選,進行了一番比試,各自從中挑選了十名士兵。
其中大部分都是三十歲左右的老兵了,年齡小於二十歲的也就隻有十之一二,每人的隊伍裏都不多,除了楊義。
杜恒等人的選擇都是老兵或者說年長者組成五人戰陣,身強力壯者單獨比試。
隻有楊義,清一色挑的是年齡比較小的士兵,基本都是二十歲左右的青年。
杜恒看了一眼日晷,那陰影剛剛達到卯時的時候,對王太行說道:“卯時到!擂鼓!”
王太行單膝跪地行禮道:“諾!”
站起來轉身大聲喊道:“擂鼓!”
眾輔兵轟然應道:“諾!”
隻見眾人揮動鼓槌,“咚咚咚”的擂鼓聲便傳了開來。
卯時擂鼓聚將,這是古代行軍時的慣例,也叫做點卯。
卯時是五點到七點之間,古代人睡覺比較早,所以比較重視早上的時間,這個時間段基本上是古代人們早上起床後的正常活動時間。
這點不像後世大部分單位的上班時間在八九點鍾,基本上就是在辰時這個範圍之內,比古代要晚大約一個多小時。
但是後世人們的夜生活可就豐富多了,像“魔都”“帝都”等繁華城市的中心地帶,基本上可以說是不夜城。
鼓聲傳的很遠,古代又沒有什麼噪音汙染,基本上這二十麵大鼓敲起來,整個長安城都能夠聽到。
士兵們紛紛從敦化坊出發,往青龍坊行進,因為人數眾多,所以有人從南門走,有人從北門走。
如果在高空俯視,就會看到人群仿佛兩條巨龍一般,最後在青龍坊彙合。
卯時二刻,杜恒一擺手,鼓聲戛然而止。
早有傳令官上前,大聲喊道:“時辰到,各歸本陣,列隊!”
這時隻見那些個隊長之類的站在排前,伍長則負責招攬本隊士兵入列。
今天因為要檢校軍隊,難得今天李宣起了個早,不到卯時便起來洗漱更衣了。
對於習慣睡到七八點鍾的李宣來說,能在五點鍾以前起來,真的需要莫大的勇氣。
孟昭儀知道李宣今天有要事,所以沒有纏著李宣不放,兩人吃過燭光晚餐便早早的歇息了。
並且寅時初孟昭儀就起床了,先是自己簡單梳洗了一番,吩咐禦膳房做點早餐,然後再喊李宣起床洗漱更衣。
吃過飯,李宣又來到武德殿,換上一身輕便的山文甲,戴上金盔,係好絲絛披上大氅。
乘坐新改裝出來的四輪馬車,與劉季述、楊筠鬆等人一起,在神策軍的護衛之下,往青龍坊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