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企業:莫把擁抱互聯網庸俗化
觀察
作者:喻亮星
在過去的2013年裏,互聯網思維已經成為顯學,無論你身處傳統行業還是互聯網行業,如果你不說那麼幾句互聯網思維的話,似乎明顯落後於社交圈了。就連中國家電民族第一品牌海爾掌門人張瑞敏都說,“傳統企業要麼觸網,要麼死亡”。過去一年中,互聯網對傳統製造業的衝擊表現得尤其明顯。這種衝擊,已不僅僅是渠道模式上的衝擊,而是深入到了製造、盈利模式甚至思維方式上。
當互聯網思維進入應用領域,成為一種潮流後,被歪嘴和尚念歪經的並不少見。做互聯網思維的手機,做互聯網思維的電視,做互聯網思維的汽車,做互聯網思維的豆漿店,做互聯網思維的牛腩店,似乎互聯網思維已經成了一段很靈驗的咒語,不分青紅皂白,傳統企業所有的問題,一觸網都可以迎刃而解。
有這樣一個經典案例——黃太吉的“互聯網煎餅”。在互聯網熱絡的背景下,黃太吉欲用互聯網思維改變傳統行業,計劃6個月內賣煎餅果子要達到一億元,年銷售額要做到一百億。黃太吉是用互聯網思維改造或者顛覆傳統行業,但最終黃太吉的互聯網思維煎餅店,還是敗給了身邊的永和、肯德基、星巴克、好利來和海底撈。追究敗的原因,就在於消費者來黃太吉需要的是好煎餅,不是在意你的店冠名互聯網概念,黃太吉不能滿足消費者根本需求,僅有互聯網的光環,失敗是在意料之中。
問題在於,很多人並沒有弄清楚互聯網到底是什麼?會給傳統企業帶來什麼?他們並不知道,隻是一味地拿概念說事,去趕潮流、追時髦。其實,互聯網對於傳統企業,從淺層麵來說,就是一個現代化的工具而已;從深層次講,是一種精神,就是把產品或服務做精,做極致,形成自己獨有的風格。歸納起來,就是“一切以用戶為中心”,“極致的做產品或做服務”,而不是無節操無底線賣萌。
其實,互聯網企業的成功秘訣之一,或者若說是互聯網精神的核心,就在於專注把產品做好,做到極致。蘋果手機就是這樣。小米學蘋果,就是從產品做到極致上入手。雷軍在最近的一次“用互聯網思維改造傳統產業”的演講中,把互聯網核心歸納為“專注、極致、口碑、快”七個字。用雷軍的話說,“用互聯網武裝傳統企業,用新模式做傳統的事情,這是大勢所趨,是任何企業都擋不住的。”在雷軍對互聯網的認識過程中,也有一個從單純“工具”向“思維”的認識轉變。在雷軍看來“重要的是用互聯網思想武裝自己”,也就是用互聯網思維來解決傳統問題,這才是關鍵問題之所在。
有人舉過這樣一個例子,雖然不十分確切,但可以說明問題。傳統醫學做內科手術,需要動刀子開腸破肚。但是科學技術發展帶來的新技術、新材料,隻需要微創就可以解決問題,免除了病人承擔開腸破肚的痛苦。但是,在這一進化過程中,做手術的始終還是醫生,而不是研發生產微創工具的人。這與當前傳統企業擁抱互聯網極為相似。傳統企業擁抱互聯網,關鍵在於把產品或服務做到極致,完成企業植入互聯網的基因,並非以互聯網替代傳統企業。
形而上學的思維,在於一些人把形式、途徑或工具當成了目的、結果,難免不會本末倒置。這就讓我們不僅開始思考互聯網精神,以及整天把互聯網思維掛在嘴上,還有那些被貼上互聯網思維標簽的那些人們。我們不禁要問,靠鼓吹概念煎餅果子一年真能賣出百億嗎?而脫去了互聯網光環的黃太吉還會剩下些什麼?
當然,不同的行業與互聯網的關聯度不一樣,在互聯網潮流的衝擊中受到的影響也不相同。像餐飲業的海底撈被認為是服務做到極致,成功的背後是被打上互聯網精神的印記,但餐飲服務業與互聯網畢竟關聯度較低。而像彩電業與互聯網關聯度較高,當互聯網企業跨界進入時,“狼來了”的呼聲才會不絕於耳。但,互聯網企業進入彩電業,並不是替代製造領域,而僅僅是在產業鏈的末端,並沒有把傳統製造企業淘汰出局的情況。因此,彩電業更應該專注上遊製造,把產品和服務做得更為極致,以口碑獲取更多的競爭優勢。
一位互聯網名人說過,互聯網產業本身不大,但大的是互聯網正在影響的產業。互聯網確實正深遠影響著中國的各個產業,且機會巨大,但並不是如人所說的互聯網會把傳統企業淘汰出局。所謂的影響,就是給傳統企業注入互聯網精神,比拚的是哪家傳統企業真正接受了互聯網精神,並且在速度上快人一步。
從這個意義上講,傳統企業轉型互聯網就是一個偽命題。而應該是傳統企業如何注入互聯網基因,以互聯網精神來進行改造。這才是當下傳統企業不可回避的現實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