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n 1.你是情緒的奴隸嗎
剛剛還沉浸在成功的喜悅中,轉瞬間,同事一句無心的批評就將你的好心情一掃而光;讓你感覺甜蜜無比的老公隻是弄髒了地板,就讓你恨得咬牙……
如果這種情緒變化的情形不經常出現,比較溫和,每次都是來得容易去得快,沒有很大的影響……這時候你無需太在意。畢竟,生活就該有時風雨有時晴。壞情緒也是生活不可少的調劑。沒有它們作為參照,你就根本體會不到心情開朗時美好的一麵。
但是,如果上述情況頻繁發作,而且呈現愈演愈烈的趨勢,有時候你也後悔自己的“不應該”,可是,下次發生類似情況,你又不可控製地陷進壞情緒的旋渦裏……此時,你也許應該更多地關注一下自己,不僅要堅決不做情緒的奴隸,而且還要作好準備,打一場壞情緒的阻擊戰。
在內心按一下“暫停”鍵
先作一次深呼吸,最好再做些其他的事情,比如聽聽音樂,來分散一下自己的注意力。10分鍾後,再回到情緒發作的“現場”,你會意外地發現,經過前麵的“冷處理”,你的壞情緒已經變得不那麼致命了。
換位思考
當你意識到已經將自己糟糕的情緒發泄到周圍其他人時,換個角度,通過理解和體會對方此時的感受,反觀自己的情感“波瀾”,你會意識到自己的情緒中有害的一麵,從而有助於用理智製止它的發作。
用日記“描畫”壞情緒
可以用日記的形式記錄你每次發作時的情境,比如發作的時間、可能的引起事因、導致自己“光火”的關鍵,以及自己思想變化的曆程等等。你需要至少連續記錄1~2個月,試著通過事後相對客觀的總結發現一些規律,也許,日記能幫你發現最適當的解決途徑。
發泄出來
如果經過種種努力,你仍感覺控製不住壞情緒的狂飆……那就偶爾不可控製地發作一次,不要認為自己已不可原諒而後悔內疚。至少,適時地宣泄好過長久而無效的壓抑,但是此後必須更積極地尋求解決的途徑。並且不忘告誡自己:下次應該做得更好。如果有人因你一時的痛快而受到傷害,請真誠地道歉並積極地設法彌補。
Plan 2.允許自己的不正常行為
是不是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你已經有了自言自語的習慣?一個人的時候偶爾會被自己的聲音給嚇了一跳?日子常了會擔心自己是不是得了什麼病?其實,這些都屬於正常人的不正常現象,下麵我們一起數數正常人還有什麼不正常的行為吧。
我們都在“性格變異”,試想一下,有誰會在一生的沉浮中,自始至終地保持著一種不變的性格?性格總會隨著人生的閱曆變得千奇百怪。
與眾不同的性格常被稱為“個性”。如果一個人的個性隻是表現為某些行為習慣與其他人不太相同,但她並沒有達到病態人格程度的時候,就屬於正常範圍的性格變異。
自戀
總是抓緊一切照鏡子的機會,極度自我欣賞。如果能控製自己的行為,不影響生活,就屬於正常範圍。
自言自語,自己微笑
有些人在獨處的時候為了緩解寂寞或者空虛而自己跟自己說話,一旦有人來了或者環境改變了就能自我控製。這種行為不影響工作,因此屬於正常範疇。
疲勞感
這是一種類似於神經衰弱的疲勞感,你常會感到持續時間很短的疲憊不堪,但它並不影響你的睡眠和情緒,而且經過休息和適當的娛樂就會恢複正常狀態。
焦慮反應
正常的焦慮反應大多數都出現於人們遇到了特殊情況的時候,比如當一個人麵臨重大問題選擇的時候,就會出現寢食不安的狀況,一旦選擇有了一個結果,這個人就又恢複到正常狀態裏了。
強迫現象
有些白領或腦力勞動者在晚上難以入眠,反複思考今天做了什麼事或明天計劃做什麼,其實她也不知道這種思考沒有必要,但還是反反複複地思考,以致通宵不眠。
恐怖和對立
我們站在很高但很安全的地方時仍會出現恐怖感,有時甚至會想到會不會往下跳,甚至於想到跳下去是什麼情景。這種想法若很快得到糾正,不再繼續思考下去,就屬於正常範圍。
疑病現象
很多人都會因為身邊的親朋好友生病或突然去世而將自己身體的輕微不適現象看成嚴重的疾病,如果她在接受檢查後排除了自身有重大疾病,不再胡思亂想,就屬於正常現象。
Plan 3.自製:與自我的角逐
自製力超強,不免失去遭遇生活意外的驚喜;自製力較弱,卻總陷入疲於應付的困境……作作下麵的測試,看看你在與自我角逐的競賽中到底處於哪個位置;再看看我們給你的建議,考慮一下,究竟在這場競賽中你與自己保持在什麼樣的位置才算合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