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紮根山村一腔深情(1 / 2)

紮根山村一腔深情

特別策劃

作者:富祖軒

“既然來了,就把這裏當成家”

台頭皋村這個位於阜新市東南部的小村落,有304戶1100多口人,黨員24名,地處山區,經濟發展水平落後,黨建工作薄弱,在全鎮的9個村中排位靠後。

曾慶利曾是一名審計係統的工作人員,工作兢兢業業,從沒出過差錯,多次榮獲“先進個人”稱號。新崗位、新責任,給曾慶利帶來了新挑戰,2013年8月,曾慶利被組織選派到長營子鎮台頭皋村,擔任第一書記。從來到台頭皋村的那一天起,曾慶利就對自己的全新工作格外重視:“既然組織把我派來了,我就把這裏當成自己的家。”

“腳下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有多少深情。”為了盡快進入工作角色,曾慶利以村為家,就連老母親生病他都沒時間到床前盡孝,連續一個多月深入農村了解村情。走訪過程中,曾慶利經常是一天徒步10多公裏,每走進一家,坐的是土炕,喝的是瓢舀的水,說話也都是實嗑兒。村民們都說:“這個小夥子和城裏人不一樣,就跟咱村裏人一樣,實誠,心眼兒好!”

走東家、串西家的走訪,很快讓村民打心眼兒裏接納了這個從機關派下來的小夥子。

印象最深的是走訪家住大山深處的貧困黨員劉福。那一天,曾慶利走了一個多小時的山路,才把慰問金交到了劉福手上,劉福問道:“你這個小夥子,我以前怎麼沒見過?”“大叔,我是新來的村幹部,您就叫我小曾吧!”曾慶利抹了一把額頭上的汗,微笑著回答。

從此,村裏處處能見到小曾的身影:村民們反映村裏通信不便,小曾立即與移動公司聯係維修;村裏的有線電視信號不好,小曾跑到廣電局反映;山上的樹林著火了,小曾第一個衝上去救火,一大早又為護林員送去熱氣騰騰的早餐……

如今,村民們一提起小曾,就像提起自家親戚一樣。正是這種帶著真摯感情聯係群眾的工作方式,讓曾慶利在最短的時間內融入台頭皋村,為下一步開展工作奠定了紮實的基礎。通過多次入戶走訪,曾慶利也找到了影響全村發展的“症結”:“這裏村風樸實,隻是黨員‘雙帶’工作不突出,更差一個致富的思路。”

“讓村民致富是首要任務”

在擔任台頭皋村黨支部第一書記的同時,曾慶利還是長營子鎮的黨委副書記。為基層解決實際困難,曾慶利與鎮黨委書記、鎮長一起,多方協調,上下溝通,為全鎮的各項事業發展想辦法,出實招,使全鎮上下形成了能幹事和幹成事的合力。大家全心全意圍繞全鎮中心工作,夜以繼日地在招商引資、項目一線和沈阜200萬畝現代農業示範帶建設的工作現場奔波……在曾慶利和同事們全力攻堅下,全鎮各項工作取得了突出的成績。2013年,長營子鎮財政收入達到9006萬元,譜寫了長營子鎮發展的新篇章。

而作為村裏的第一書記,曾慶利更覺得,“讓村民富起來,才是我這個第一書記的首要任務”。在了解了村情的基礎上,曾慶利采取“兩手抓”的方式推進工作,一是紮實推進黨建工作,二是積極溝通鎮項目辦為村招商項目保駕護航。

種植榛子樹在台頭皋村有基礎,也有良好的自然條件,曾慶利下定了發展榛子產業的決心。為了詳細了解本地區實際,贏得村民們的信任,曾慶利與村黨支部書記走街串戶,幾乎跑斷了腿,在田間地頭嘮家常,摸情況,先後召開10餘次村“兩委”班子會議、6次村民代表及黨員大會,統一了全村人的思想。

一開始,村民們對新產業、新品種和新技術不敢進行嚐試,曾慶利在說服大家的同時,在資金、技術和銷售等方麵積極謀劃,立足本村實際,科學論證,確定了“黨員帶頭示範,合作社整合力量”的現代農業發展路子,並向上爭取省、市資金支持,跑審批,跑項目,完善基礎設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