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夏,你又去哪裏野啊?準備吃飯了!!”七歲的阿夏在那個年紀聽到最多就是這句話了,他家住在村口的地方,家裏不知從奶奶還是媽媽的時候起,就開了一家雜貨鋪。村裏許多人都習慣到他家的鋪子來買日常的用品。
這裏是南方一座城市旁邊的一個小村子,其實他們也屬於城市的一部分,隻不過這裏是郊區,所以就變成村了。村裏的人喜歡把人的名字前麵都加上一個“阿”字,就成了對別人的稱呼了。很少人叫全名,可能是記不住,也可能是省事吧。但基本上沒人叫姓的,因為這裏村的人都一個姓--劉。除了阿夏他們家,因為她姓夏,夏天的夏,但她並不叫夏天,她有一個更好聽的名字叫做--夏夢雪。
阿夏的爸爸是誰,村裏沒有一個人知道,因為當初她們來到這裏的時候隻有兩個人,她的媽媽和她的奶奶。八個月後,在流言蜚語中阿夏出生了,因為沒有父親,她的媽媽和奶奶受盡冷眼。但她的媽媽並沒有離開,她知道自己無處可去,關於孩子的父親是誰?她沒有向任何人透露一句,似乎她隻是一個被人拋棄的可憐女人。
但有一點是說不通的,既然她是被拋棄的,那麼跟著她的老女人應該是她娘才對,怎麼會是她的婆家呢?可當村裏的好事之人向她的婆婆詢問時,卻一無所獲,因為她的婆婆是個聾啞人,又不識字,根本無法交流。奶奶在阿夏一歲那年就去世了,好事之徒因此更加焦急不安,常常猜測她的出身,傳來傳去就變成現在這樣了。
幸運的是,村長對她們格外照顧,知道他們是外來人口,在本村沒有土地。就把自家留下的一個鋪位租給她們,還熱心幫助他們打理。但在外人看來,這可不是村長好心。村長是老光棍,40多歲了,還沒有老婆。當然也不是沒有娶過,當年還不是村長的時候,是娶過一個的,大抵是因為他太窮了,後來跟別人跑了。至此他再也沒有娶過其他女人,埋頭苦幹獲得村民的信任,選舉他當了村長。
雖然很多人認為村長幫助她們母女是司馬昭之心,但鑒於村長的威望,還是很多人樂見其成。不少人還親自上門試探阿夏媽媽的口風,照理說她既然未婚生子,如今有人不嫌棄,願意娶她,她該欣然接受才是。但不想,每次都被阿夏的媽媽禮貌地回絕了,她說的話大方得體,不卑不亢,以至於那些去試探她的人竟然無言以對。
村長雖然對她有好感,但既然她這樣堅決,自己也不能失了君子之風。所以喜歡湊合的熱鬧分子終於也消停下來。有了村長的照顧,即便寡婦門前的是非再多,也沒人敢放肆了。有了雜貨鋪的生意,阿夏和自己的母親生活開始慢慢安定下來。
轉眼,這樣的日子過了七年,到了阿夏該上學讀書的日子了。但阿夏還是和其他村裏的孩子在外麵玩耍,每當看到以前一起玩耍的夥伴都去上了學,阿夏的心裏有許多說不出的滋味。阿夏每次鼓起勇氣問自己的媽媽為什麼自己不能上學,媽媽隻是低頭不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