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佩添:熱情常在 鄉情常青
精彩人生
作者:楊舒霞
【人物簡介】
陳佩添先生,祖籍深圳市龍崗坑梓,香港出生,香港深圳坑梓同鄉會創會會長、美利飲食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廣東省深圳市坪山新區僑聯副主席、2014-2016香港大埔區防火委員會委員、香港大埔區少年警訊名譽會長、香港大埔區消防安全大使名譽會長、香港聖約翰救傷隊新界總區東分區第二聯隊副會長、港澳深圳市僑聯聯誼會會長、香港童軍總會壁峰區/雙魚區副會長、香港坪山同鄉會名譽會長、香港深圳社團總會會董、香港大埔商會會董、香港新界華僑聯會理事,香港客屬總會常董,香港工商總會大埔分會會長,大埔社團聯誼會執委,北區體育會名譽會長。
雖說在香港出生,香港長大,但提及自己的故鄉、父輩曾生活的地方——深圳市龍崗區坑梓鎮,陳佩添先生還是懷有一片熱心。
每一次回鄉,他都是欣然前往;每一次幫助鄉親,他都是慷慨解囊;今年,他以團結鄉親為目的,帶頭創辦了香港深圳坑梓同鄉會,不為其他。他有一顆積極參與各類社會公益事務的心,有一份回饋家鄉及建設家鄉的熱情。日積月累,盡力奉獻,送人玫瑰,手留餘香。
深圳坑梓
祖輩生活的地方
年逾花甲的陳佩添先生,眼神堅定,氣色紅潤,身體硬朗,看起來頂多隻有五十出頭,他回憶起第一次回家鄉的情景,仍是曆曆在目。
“雖然我的家鄉與香港隻有一河之隔,但我第一次回到家鄉坑梓還是在1977年。”當時還未改革開放,深圳還是一個小漁村,不過保留著許多傳統的客家風韻,待陳佩添先生踏上家鄉的那一刻起,立刻就被家鄉各種傳統的建築風格所吸引住了,“第一次回家鄉時,村裏的房子一連三棟,一棟大門二棟中廳三棟安奉祖牌,陳氏始祖、高祖、曾祖,一考妣神位。大門前一人鬥方,鬥方前有娥眉月形魚塘。讓我對先祖團結、互助的精神非常敬佩,所以在這幾十年來,盡量保留先祖遺業,如中廳存禎堂等。”
早在數十年前,陳佩添先生的父輩已移民至香港,但曾養育過他父輩的土地,猶如有一條無形的吸引力,讓他一回到家鄉就感受到濃濃的歸屬感,正是這種親切的歸屬感,驅使他喜歡上回家鄉。
“改革開放以前,回去一趟真不容易,先後要到村裏、大隊、公社等地方開證明,後來改革開放以後,跨過深圳河成為一件習以尋常的事,越來越多的老鄉都樂意回去,之後大家便形成默契,每年十月一日回鄉祭祖及掃墓或者碰上家鄉有大事,我們就結伴回鄉。”往後,陳佩添先生每逢重要節日都定時返鄉。
建同鄉會
點點滴滴為鄉親
宗親觀念深植的中華民族,同鄉親情往往是異鄉客的精神慰藉。身在香港,陳佩添先生望能成立同鄉會,用於同鄉濟困扶危,排解孤懸異地之苦,以及助學興商,服務家鄉。在這個念頭的引領之下,陳佩添先生著手行動起來,他積極發動和組織有識之士,共創盛事。
半年前,香港深圳坑梓同鄉會在陳佩添先生等人的用心籌劃之下順利成立。該會的成立,為在港的鄉親提供了一個與家鄉建立信息聯絡,及時傳遞家鄉信息的窗口,贏得了家鄉政府以及在港鄉親朋友的大力支持和擁護。就在今年3月份,在香港大埔林村許願廣場,香港深圳坑梓同鄉會舉行了熱鬧隆重的新春聯歡暨敬老大會,近兩千人共聚一堂,共話鄉情。此次活動,來自深圳市委統戰部副部長馬勇智,坪山新區黨工委委員雷衛華,坪山新區社會建設局局長楊勇、副調研員王麗倩,坪山新區坑梓辦事處黨工委副書記孔強等專程前往,“他們的到來,為我們會的活動添色不少,非常感謝。”
半年來,作為創會會長的陳佩添先生帶領會員回鄉,尋求兩地共同發展的機會,用心良苦。在此次新春聯歡上,深圳市委統戰部副部長馬勇智在致辭中肯定了該會在團結鄉親、關心家鄉建設等方麵做出的貢獻,寄望該會在陳佩添先生的帶領之下,創新發展,再創佳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