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良方一保持年輕的心態(1 / 3)

年輕的心態是一種健康積極的心態。保持年輕的心態,對於老年人尤為重要。因為隻有老年人“人老心不老”,才能青春長駐,保健延年,古語說得好“畏老老轉迫,憂病病彌縛。不畏複不憂,是除老病藥。”保持年輕的心態能從根本上消除由於年齡帶來的各種消極心理,煥發出蓬勃生機和新鮮活力。

1.人老心不老

人有生理年齡,也有心理年齡。人老,指生理上的衰退,白發蒼蒼,皺紋滿麵;心不老,指心理上的不衰老,甚至可以說心理上的年輕。樂觀,積極向上,“不知老之將至”,此乃心不老的反映。

生老病死是生命的客觀規律,任何人都不能避免。自古以來,誰也逃不脫這個自然法則。

但從保健的角度來說,老人在心理上千萬不能怕老,年雖老而心不能老是老年養生第一要訣。有些老人一有病就怕生癌,還認為自己記憶力不好、又健忘、步履不健、食欲無味、睡眠又差等等,認為自己是老已無為,這是不健康的心態。

精神可以變物質,精神不老,身體不衰。正如美國生命科學家薩繆埃爾·霍爾曼所說:“青春不是人生某一時期的標誌,它是人應有的心理狀態。”既然是人體的一種狀態,也可以說是一種精神。“要永葆青春,既要有堅強的意誌、豐富的想像和激蕩的熱情,還必須有戰勝膽怯的勇氣和決不向困難妥協而敢於冒險的希求。人不是因歲月的流逝而朽,理想之火的泯滅才是暮年的開始。”所以說,“人與他的信念成比例地年輕,與疑惑成比例地衰老。”誰能精神不泯,擁有年輕的心態,誰就富有青春的活力、年輕的體魄。

人是精神動物,精神狀態的激進及頹廢直接影響大腦及器官的變化。奮進而樂觀的精神,可使中樞神經係統興奮,提高消化、吸收、分泌排泄的能力,促進新陳代謝,增強人體免疫功能,衰老自然就會推遲。反之,不良的精神因素,如過度緊張與憂鬱悲傷,不僅促人衰老,而且也是“促癌劑”。

因此,人老不怕,怕的是人老心也老。心老最突出的特征,就是成天關上門總想自己的老,越想越消沉,以至人還沒死,而心先死了。

老年醫學考察隊曾對廣西巴馬以壽鄉幾百個80~100歲的老人進行調查發現,長壽之人多是胸懷開闊,無所顧慮,性格爽朗,精力充沛,毫無暮年老朽之態。這是心理健康,即心不老的表現。80歲左右的老人大多還下田耕種,放牧,也能擔水打柴。有的百歲老人除生活自理外,尚能煮飯,洗衣服。

總之,人老心不能老,不要怕老,每天都在想著老已無為,將近就木,這是不健康的思想。應當精神煥發,有樂觀情緒,再配合生理上的強健就可身心健康而延年益壽。

專家忠告

衰老的真正含義隻有一個,即不再有生活的欲望,對周圍的一切不再感興趣。因此,老年人永遠不要陷入“我老了”的思慮中,而要擁有一種蓬勃向上的年輕心態,樂觀地對待自己,樂觀地對待生活。

2.讓心變得年輕快樂

如果你是為往事而悔恨,為未來而擔憂,那你就是在與長壽為敵。這種情緒會使你陷入惰性與悲觀的泥潭——失去現在,丟掉未來。

許多長壽學者的研究都指出,開朗的性格,樂觀的情緒是所有長壽老年人的共同特點。因而,老年人應盡力保持愉快的心境,優化自己的性格特征。

一個老年人偶爾心情不好,是很正常的,也不至於引起老年人的性格變化,當煩心的事或不順心的事情解決了,老年人的心情一般也就隨之變好了。但如果老年人的心情長期不暢,長年累月都在生氣、煩惱、擔憂,則有可能對老年人的性格造成較大的不良影響,使老年人變得憂鬱、暴躁或是沮喪。因此,老年人應想方設法在日常生活中常保持心態的愉快、年輕。

老年人的生理年齡老了,但心理年齡仍然可以保持年輕。有人說,青春其實是一種意念,不在乎你有多大的年齡,隻要保持思想活躍,對新事物敏感,對生活充滿熱情,並有著較強的自信心,那麼,無論你是中年還是老年,都一樣擁有青春,隻要你有心營造年輕的心態,就可以保持青春。

每個老年人的生活中都可能交織著煩惱和快樂,如果多在生活中尋找樂趣,寬容待人,豁達一點,悠然一點,久而久之,煩惱就會越來越少。有一首“快活歌”雲:

快活快活真快活,以我視物萬事樂,任其自然好逍遙,超凡脫俗神仙多。

心病仍需心藥醫,心不快活空吃藥,憂時唱首快活歌,便是長生不老藥。

專家忠告

老年人要盡力保持愉快的心情,以仁為本,助人為樂;勿施於人,自得其樂;有所不為,知足常樂,優化寬容、豁達、快樂、悠然的性格。

3.交年輕朋友

現實生活中,那些自認年輕和保持思維靈活的人,看來比真實年齡年輕,而與年輕朋友多交往則是獲得朝氣與活力的最佳方法之一。

老年人離退休後,難免會有孤獨、失落、惆悵的感覺,如果不與外人接觸、交談,長此下去,就會憂鬱成疾,原來有病的也會加重。因此,老年人多交朋友、重新組建新的人際關係,十分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