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是長期服用的藥物,如果需要停服,都必須先向醫生谘詢,聽從醫生的建議,不可自做主張,隨意停服。
9.千萬不可濫用抗生素
抗生素的濫用如今已成為了人們非常普遍的現象,長此以往,抗生素的作用將越來越低,從而失去用它保衛健康的最後價值。
抗生素是20世紀的偉大發明,它把千百萬人從死亡線上挽救過來,為人類建立了功勳。但由於抗生素的大量濫用,如今,抗生素的進步已趕不上細菌耐藥的速度,以至專家預言,如若再不改變這種現象,21世紀人類將對感染性疾病束手無策。
抗生素是以殺滅細菌為主要功能的藥物,它使細菌無法在人體內生存繁殖,因而適用於細菌感染引起的各種疾病,如肺炎、痢疾、腎炎、各種膿腫、闌尾炎、膽囊炎等。可見它屬針對病因進行治療的藥物,對於那些因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沒有任何積極意義,反而可能引起人體內細菌群種的失衡,並且會使細菌經受一次次考驗,產生抗藥性。結果真到人體需要時,難以達到療效。至於病毒感染的疾病,如病毒性感冒,既可以注射疫苗預防,又可以依靠人體自身的免疫力自然痊愈,或者使用解熱鎮痛藥對症醫治,而完全不必使用抗生素。
抗生素本身對人體也會產生不良反應,濫用抗生素不僅可能破壞身體內環境的平衡。使人體內的有益菌群受到殺滅,有時還可使人產生過敏性休克以致死亡(如青黴素的過敏);鏈黴素、卡那黴素、慶大黴素對第八對顱神經都有毒性,可引起耳鳴、耳聾,還能引起腎功能損傷;氯黴素、合黴素能抑製骨髓,影響造血細胞生成;四環素、紅黴素對肝髒有毒性,大量服用會損害肝功能。
專家忠告
在接受抗生素治療時務必慎之又慎,能不用的則不用。抗生素的毒性和劑量有關,用量越大,毒性越大。在必須服用抗生素時應遵醫囑,做到適時適量。
10.老人用藥有五忌
老年人慢性病多,需要藥物治療,但怎樣用藥卻大有講究。為了提高療效,減少和避免副作用,用藥時要做到五“忌”。
老年人用藥的五忌如下:
(1)忌不遵醫囑據調查,75歲以上的老年病人,約有3/5的人不按醫囑服藥。這是當前老年人藥物治療效果差而影響健康的一個重要問題,應引起高度重視。一定要認真執行醫囑,按醫生處方按時按量按療程用藥,並在醫生指導下調整用藥種類和劑量。對一些慢性病如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結核病、癲癇等,尤其要堅持長期、合理、係統用藥、否則將嚴重影響療程,甚至引起不良後果。
(2)忌偏聽偏信有的病人,特別是那些久治不愈的慢性病人,容易偏聽、偏信各種傳媒的廣告宣傳、因而迷信進口藥、新藥、特藥,包裝精美及價格昂貴的藥品,這是當前許多病人藥不對症,療效不佳,以及醫藥費大量超支,或給家庭增加經濟負擔的原因之一。因此必須相信醫生根據病情,選擇安全高效,使用方便、針對性強的藥物。
(3)忌自作主張有的慢性病人,自認為“久病成良醫”,患病後不是請醫生診治而是自作主張,盲目打針服藥,這是非常有害的,必須禁止。
(4)忌多多益善醫生用藥治病的基本原則是寧少勿多,寧精勿濫,可用可不用的藥物盡量不用。因為任何一種藥物都有不良反應。但在日常生活中,有的老年病人,特別是身患多種疾病的慢性病人,求治心切,四處求醫,用藥越來越多越雜,少則3~4種,甚至10多種藥物聯用、混用,這是十分危險的。聯合用藥不當,可發生藥物抗異,療效減弱,毒副作用增多,甚至會導致嚴重不良後果。
(5)忌避簡就繁有的老年病人本來口服能治好的病要求打針,肌肉注射就行的則要求靜脈注射,靜脈注射能行的則要求“打吊針”,這也是用藥的誤區之一。給藥方法很多,必須根據病情和藥物種類以及藥物吸收、代謝、轉化、排泄等情況,由醫生確定。口服給藥簡便、經濟、安全,因此凡神誌清楚,又有主動配合的病人都應優先口服。危重病人,另當別論。
專家忠告
有些老年人十分鍾情和迷戀補藥,凡是補藥就用,這也是不正確的。是藥三分毒,補藥須對症,若不對症或不在醫生指導下服用,不僅對身體無補,而且有害。
11.服用哪些藥物應忌茶
“藥食同源”,許多藥物與茶在人體內都有著細微或劇烈的反應,輕的降低藥效,嚴重的則產生相克之害。
茶是我國的傳統飲料,深受人們的普遍歡迎。但是,茶作為一種植物,它所含有的化學物質在與某些藥物成分相遇時,則可能產生有害健康或降低藥效的後果。對此,我們必須予以注意。
(1)抗生素類藥中的四環素、土黴素、強力黴素、紅黴素、氯黴素、林可黴素等,可與茶葉中的鞣酸結合影響其吸收而降低抗菌力。
(2)強心甙類藥如洋地黃,洋地黃毒甙片及地戈辛等藥品與茶中的鞣酸結合生成一種不溶性沉澱物,阻止其吸收而失效。
(3)口服潘生丁時也不宜飲茶,因茶葉中的咖啡因有抗腺苷作用,降低潘生丁增加心肌中的環磷腺苷作用,使其藥效下降。
(4)茶葉中所含的某些成分會妨礙利福平的吸收,使其生物利用度降低,故口服抗癆藥利福平時也不要飲茶。
(5)茶葉含有一定量的咖啡堿、茶堿、可可堿等,這些物質具有興奮中樞神經,強心利尿等作用,對鎮靜、催眠、安神藥產生相反作用,故服用這類藥物如巴比妥、安定片、眠爾通等藥時不宜飲茶。
(6)各種酶類製劑都是蛋白質,易與茶葉中的鞣酸結合生成鞣酸蛋白,從而使酶類失去活性和消化作用。因此,在口服胃蛋白酶、乳酶生、多酶片、澱粉酶等藥時也不能與茶同服。
(7)在中藥方麵,祖國醫學強調不可用茶服藥,其原因在於中藥多含酸性物質和生物堿,容易和茶葉中的鞣酸產生沉澱反應,使中藥變質失效。
專家忠告有些人為了減緩藥物中的苦味,用飲料等代替白開水,這都是不科學的,如葡萄汁就可能與藥物中的多種化學成份發生作用,從而使藥性增強或者影響藥物正常療效。
12.藥物中毒的早期識別
是藥三分毒。因為許多藥物皆有毒副作用,所以,服藥前應遵醫囑,服藥後要注意反應。
藥物中毒是服藥過程中常見的現象,也是最具危害性的現象,為了避免不必要的悲劇發生,對一些藥性強的藥品或體質弱的特殊病人,在服藥後要慎重注意病人的生理反應,做到有效預防,防患於未然。
人體產生藥物中毒後,一般在某個生理部位上都有特殊的中毒“信號”,人們要學會觀察,防微杜漸。
(1)觀察瞳孔:阿托品、曼陀羅、顛茄、麻黃堿等中毒瞳孔散大;而有機磷、巴比妥類、驅蛔靈等藥中毒瞳孔縮小,嗎啡中毒瞳孔如針尖。
(2)觀察排泄物:硫酸亞鐵、硫酸銅等中毒嘔吐物呈綠色或藍色;碘酊中毒吐出物呈藍墨水樣,鉻中毒嘔吐物呈黃綠色;磷化鋅中毒嘔吐瀉物在暗處可見螢光。
(3)口腔變化:高錳酸鉀中毒口腔牙齦呈紫黑色,鉛中毒牙齦有鉛線;砷化物中毒呼出氣體有大蒜味,氨中毒口中氨臭味,硫化氫中毒有臭雞蛋味;有機磷、毒扁豆堿等中毒有流涎。
(4)尿色改變:砷化氫、酚中毒尿呈棕色至深棕色,磷化鋅、山道年、毒蕈等中毒尿可呈血色;氯丙嗪、氨茶堿、驅蛔靈中毒尿為白色,奎寧、伯氨喹啉等中毒尿為醬油色。
(5)神誌改變:有機磷、巴比妥類,冬眠靈、嗎啡等中毒,表現為昏睡、昏迷,而阿托品、顛茄類表現為興奮、煩躁不安。
(6)視覺異常:鮮地黃中毒可出現黃、綠視或複視,驅蛔靈、山道年等中毒可出現黃視,巴比妥類、阿的平、苯妥英鈉、雷米封等中毒可有視力模糊。
(7)皮膚改變:亞硝酸鹽、苯胺、臭丸(萘)中毒嘴唇、指甲呈青紫,砷、磷、汞、銅、驅蛔靈等中毒可有黃疸;阿托品、顛茄、酒精等中毒皮膚潮紅;有機磷、毒扁豆堿等中毒大汗淋漓。
(8)脈搏改變:阿托品、顛茄、氯丙嗪等中毒脈搏增快;洋地黃類、奎寧、毒蕈等中毒脈搏變慢。
專家忠告
一旦發現藥物中毒者症狀,家人和患者都不要慌張,保持頭腦冷靜,盡快撥打附近醫院的急救電話,同時一邊做病人的護理工作,然後應即刻送醫院搶救。
13.服錯藥物的急救措施
病人服錯藥是生活中常有的事,有的藥無毒性,如維生素等,可不必處理。如果服錯的是有毒性或反應較強的藥,則應急時去醫院處理。
如若不小心服錯藥,首先是不要驚慌。如果家庭離醫院較遠,或者交通不便不能及時趕到醫院,可按下列方法予以對症處理:
(1)首先要了解服錯了什麼藥,然後根據不同情況采取相應措施。
①錯服維生素、健胃藥、滋補藥等:這類藥物不良反映較小,隻要多飲冷開水,讓藥物稀釋、排泄即可。
②錯服解熱止疼藥、解痙藥、催眠藥、抗生素及避孕藥:服藥者可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毒副反應(如頭暈、腹痛、昏睡等),這時家屬必須迅速采取嘔吐法(可用手指、筷子、雞毛刺激服藥者咽喉壁),促使服藥者將誤服的藥物盡快吐出,或先給服藥者灌服大量溫開水、鹽水或茶,再用上述方法催吐。
③將碘酒誤當咳嗽藥水喝入:應立即喝麵糊或稠米湯。因澱粉與碘作用後,能生成一種藍墨水樣的化合物,病人必須把這種化合物吐出來。如此反複多次,直到吐出物不顯藍色為止。
④錯喝入癬藥水、止癢水:應多飲茶水。因茶葉中含有鞣酸,有沉澱解毒作用。
⑤誤服腐蝕性很強的來蘇爾或石炭酸,則不應催吐或洗胃,而應讓病人喝大量雞蛋清、牛奶、稠米湯、豆漿或植物油等。原因是上述食物可附著在食管和胃粘膜上,因而可減輕消毒藥水對人體的傷害。
(2)經過上述初步急救處理後,應立即送病人到醫院救治,並應帶上病人吃錯的藥或有關的藥瓶、藥盒、藥袋,供醫生搶救時參考。如果不知道病人服的是什麼藥,則應將病人的嘔吐物、汙染物、殘留物帶到醫院,以備檢驗。
專家忠告
誤服藥物後的初步處理十分重要。如果在現場不做,等到了醫院再做處理,即使病人能化險為夷,也可能會因食管和胃粘膜損傷嚴重而致日後進食、消化困難。
14.家庭藥箱的使用與保管
隨著醫療及健康科學知識的普及,人們對健康的保護意識也越來越高了,家庭藥箱就是健康意識的一種落實。
家庭藥箱應為每個家庭所必備。不僅能夠方便平時小病小傷的治療,而且在突發情況時也可及時用於現場急救,緩解病情,爭取救護時間。但家庭藥箱如果保管和使用不當,也會產生不良後果。因此,在家庭藥箱的使用和保管過程中,應注意以下事項:
(1)備用藥:宜為小包裝的整瓶、整盒藥品。
①一般常見病用藥:如治療頭痛發燒的阿司匹林;治療感冒的感冒通、感冒衝劑;②針對家庭成員的特定藥:如家有胃潰瘍患者,應備有止胃痛、助消化的各種胃藥;有慢性支氣管炎患者,應備齊止咳、化痰、平喘、消炎的藥,有高血壓和心髒病者務必備好急救盒。
③治療小傷小痛的外用藥,如清洗小傷口、防感染的雙氧水、碘酊;應付小傷的創可貼、繃帶、橡皮膏、雲南白藥、紫藥水、清涼油、風油精等。
④棉簽、紗布、小鑷子、體溫計等醫療用品;⑤有條件的可再備血壓計、聽診器。
(2)保管方法:科學放置和合理用藥。
①一個藥瓶或藥盒隻裝一種藥,內服藥與外服藥分存,均須一一注明藥名、規格、用法、適應症等。
②易氧化的藥,如維生素C、魚肝油等以及碘酒放入深色或不透光瓶內,避光保存。另,眼藥水應置於遮光的容器內,在陰涼處密閉保存,並在1個月內用完。
③遇熱易分解變質的藥,如抗生素、胃蛋白酶、乳酶生等,放在2℃至15℃低溫處保存。
④易吸收水分而變質的藥,如酵母片、含碘喉片等須密封防潮,在幹燥處存放。
(3)定期檢查是否失效、變質,及時更換。
專家忠告
存放毒性劇烈和比較有毒的藥品,一是不要裝在帶有其他藥品瓶貼的舊瓶中,二是要放在比較安全的地方,以防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