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章 古代的壽星概況(1 / 3)

1.彭祖長壽秘訣

彭祖,殷代大夫,活了800歲(實際計算為131歲)。他認為保養精神是養生的根本,一再告誡人們切不可傷神、煩神和散神。指出:“人生一世久遠之期壽不過三萬日,不能一日無損傷,不能一日無修補”;如何養生呢?“以靜製動、閉目養神,平時要力爭耳不極聽,目不久視,坐不至疲,臥不至極”。此外,彭祖還常食嫩桂枝葉來祛病健身。

2.孫思邈長壽秘訣

孫思邈,今陝西耀縣人,唐代大醫學家,活了101歲。他積近百年的養生實踐,認為“精、氣、神”才是人的“不死之藥”。他自編的養生歌訣,實為他的長壽秘訣。

清晨一盤粥,夜飯莫食足。

擅動景陽鍾,叩齒三十六。

大寒與大熱,切莫貪色欲。

坐臥莫當風,頻於曖處浴。

食飽行百步,常以手摩腹。

再三防夜醉,第一戒神嗔。

安神室悅樂,惜氣保和純。

壽夭休論命,修行在各人。

3.軒轅皇帝長壽秘訣

軒轅皇帝活了100多歲。他的長壽秘訣:“順其自然”。所謂“順其自然”,就是順從四時氣候的變化,適應周圍外界環境,使機體與自然環境相協調。如《四氣調神大論》中說:“陰陽四時者,萬物之終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則災害生,從之則苛疾不起”。這種適應自然的養生方法,使他獲得高壽。

4.薑子牙長壽秘訣

薑子牙,周朝丞相,活了97歲。他的長壽秘訣與他幾十年的垂釣生涯有關。他總結垂釣的好處有三:一是健身。垂釣時往返奔波,可活絡筋骨。二是養性。他釣魚不用鉤,不用餌料,靜坐河邊,實為養性。三是固誌。他年逾古稀未能得誌,用垂釣磨性固誌。

5.老子長壽秘訣

老子,春秋時楚國人,古代著名哲學家、養生學家。據傳活了160歲。他的長壽秘訣從《道德經》中可以歸納出三條:一、順乎自然、祛病延年。他認為隻有順乎自然之道,適應自然變化去生活,才能達到祛病延年。二、少私寡欲,知足常樂。他認為少私念、少貪心,知足常樂,是一條重要的長壽秘訣。三、專氣致柔,靜以養生。他主張人若能靜下心來,專精守氣,致力柔和,就可保健延壽。

6.荀子長壽秘訣

荀子,戰國末期趙國人,古代著名教育家、儒家學者。享年100歲。他的長壽秘訣是“養備而動時,則夫不能病。”意思是說,一個人要注意保養身體,經常進行運動,才能使自己的身體保持健康狀態。

7.樊阿長壽秘訣

樊阿,東漢末年醫學家,活了102歲。他的長壽秘訣,是按師父華陀傳授給他延年益壽的秘方——漆葉青起散。每天服三錢而獲得長壽。漆葉青起散是用漆樹葉和黃精兩者研成細粉,配在一起服用,有扶正祛邪、健身除病的作用。

8.莊子長壽秘訣

莊子,今河南商丘人,戰國時期傑出的思想家,哲學家。享年103歲。他的長壽秘訣:一、少私:他認為一個人胸懷大誌,克己奉公,不計得失,必得長壽。二、寡欲:他認為一個人少性欲,就不會闖禍染病;節食欲就不會搶財害命;寡官欲就不會投機鑽營。三、清靜:他認為一個人如果在清靜中去磨練自穩、自控的能力,會養成健康的身體。

9.墨子長壽秘訣

墨子,春秋戰國時期的思想家、政治家,墨家學派的創始人,活了92歲。他的長壽秘訣是遵循“五行”(即金、木、水、火、土)相生、相乘、相克的原則診治疾病,修身養性。今有《四時呼吸歌》為證:

春噓明目木扶肝,夏至嗬心火自閑。

秋製定知金肺潤,腎吹唯要水中安。

三焦嘻卻酴煩熱,四季常呼脾化飧。

切忌出聲聞口耳,其動尤勝保坤丹。

10.張蒼長壽秘訣

張蒼,秦漢時丞相、著名曆算家。今河南原陽縣人。享年一百餘歲。他的長壽秘訣除勤奮好學,喜用腦外,主要經常食用牛羊乳。因乳汁含有豐富的優質蛋白和多種營養素,尤其含有各種抗病毒、細菌的抗體和酶。攝入充足牛羊乳的人,不易生病,能延長壽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