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5章 診唇望法提綱(1 / 1)

既然看過了口,還應該察視唇的變化。

口唇是牙齒的外垣,是與脾髒相應的器官,是肌肉的根本。《素問·刺法論》說:“脾在誌為思,思能使人明智。因此,脾能協助心神決定意識,是諫議之官。它的功用是充實肌肉,它的精華表現在口唇四周。”所以,觀察口唇的變化,就可以推測脾的情況。這是為什麼呢?

唇色黃、紋理細密的人,脾小;唇紋理粗疏的人,脾髒大。口唇上翹外翻的人,脾位高;口唇低垂弛緩的人,脾位低。口唇堅實的人,脾堅實;口唇大而不堅實的人,脾脆弱。口唇上下勻稱端正的人,脾端正;口唇不勻,一側偏高的人,脾偏斜不正。這些就是通過觀察口唇的外形和動態來推測脾髒的外形和動態。

脾的左側出現病變,相應的變化反映在唇的左側;脾的右側出現病變,相應的變化反映在唇的右側;脾的上半部分出現病變,相應的變化反映在上唇;脾下半部分出現病變,相應的變化反映在下唇。因此凡是形貌的變化,氣色的差異,都可以按照這個原則來推斷。這就是按脾和唇各部位對應的分法。

按唇的不同部位來察看形態的變化。口唇腫大的,是邪氣盛實;口唇幹枯而不潤澤的,是正氣不足。口唇短縮的,是脾傷;口唇不收,弛緩下垂的,是脾有病。口唇潰爛的,是病在陽明經;口唇外翻的,是足太陰脾經的脈氣衰竭。口唇的色澤幹焦的,是病在肌肉;口唇的色澤枯槁的,是病在脾。唇上生瘡的,是邪氣外出,說明病情即將好轉;上唇裂口的,是體內毒邪外出體表,說明病情將減輕。口唇內側生瘡,是腹內有蟲;上嘴唇碎裂的,是胃經有熱。口唇歪斜,是風邪侵入到陽明經筋;上下嘴唇聚起,是風邪侵入到陽明經脈。因此,口唇的各種變化,如果表現太過的,是病在外;表現不及的,是病在內。這就是有關口唇形態的變化。

看唇的形態,然後察看唇的色澤。嘴唇的正常色澤是紅色。如果色澤深紅,就是太過;如果色澤淡紅,就是不及。如果唇色淡白甚至發黑,是寒邪太過。如果唇色暗紅,是熱邪亢盛。如果唇色深而青,則主疼痛。如果唇色淺而青,就是感受了寒邪。唇色發白,是脾的運化不足,說明氣血虧虛。唇色發黃,是得了脾病。唇色淺,是正氣虛;唇色深,是邪氣實。嘴唇的色澤,如果是紅潤而有光澤的,則主生;如果是晦暗幹枯的,就主死。這就是嘴唇色澤變化的辨別。

分開來看,察唇的形態、氣色,是為了掌握其正常時的情況;而將其綜合起來分析,就是為了能融會貫通,靈活運用。然而,要探討唇色的變化,就必須探求它的根本。唇與天地間的其他事物一樣,體與用雖然有所不同,但仍然是以神為根本的。唇的色澤有神,則表現為紅潤而有光澤。所以紅潤光澤的主生,晦暗幹枯的主死。《易傳》說:“世間萬事萬物的變化,是由魂(神)的聚散所決定,所以考察物形的變化,就能夠知曉‘鬼神’的真實情狀。”這就是所謂的生與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