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健康人群營養需求
營養的威力有多大
一隻火雞和一頭牛閑聊,火雞說:“我希望能飛到樹頂,可我沒有那麼大的力量。”牛說:“為什麼不吃一點我的牛糞呢,人們都說它很有營養。”火雞不明白營養為何物,但還是吃了一點牛糞。奇怪的是。它發現自己確實有足夠的力量可以飛到第一根樹枝。
第二天,火雞為了得到更多的營養,又吃了更多的牛糞,飛到第二根樹枝。兩個星期後,火雞驕傲的飛到了樹頂,但不久,一個獵人看到了它,迅速的把它從樹上射了下來。
火雞的命運是悲慘的,但是我們中的許多人和火雞一樣,盡管每天吃著各種營養豐富的食物,但是卻根本不明白營養到底為何物。
中國有句古話,叫做“民以食為天”。中國人對吃文化的造詣,西方人是望塵莫及的。國人在吃上非常的考究,但大多隻注重食物的口感,往往忽略掉食物的營養,因此,即便每天在吃上麵花費很多的精力,但最後通常吃出一身的毛病。
關於營養
萬物生長靠營養,我們人也一樣,我們吃了許多美味可口的食物,為的就是要攝取食物中的營養來維持生命和身體的健康。關於營養,每一個人對它的理解是不一樣的。我有一位朋友,她非常注重營養的攝入問題。她認為自己孩子的身體不好,幼兒園裏隻要有一個人感冒,他就一定會感冒,隻要有一個人咳嗽,他就會咳嗽。因此,她規定自己的孩子每天吃兩個雞蛋,兩杯牛奶,兩個雞腿。如果哪天孩子沒有吃下這些東西,她會很著急。然而,她已經進入了一個誤區:營養就是吃好。
一個嬰兒將來會長成什麼樣?一個體態苗條的少女能否繼續保持優美的體形?人到中年會不會發胖?人到老年會不會出現各種疾病?……這一切都從現在你所吃的開始的。在生活中,人人都需要營養:人體由食物內吸取養料供養身體;人體從外界吸取所需要的物質來維持其生長、發育等生命活動;人體從外界攝取需要的養料以維持生長;人體吸取養料以維持其生命……
營養是保證一個人生命活動的最主要“能源”。德國的營養學家曾經對魯爾煤礦工人的挖煤能力,作過實地調查。在調查中他發現,營養好的煤礦工人,每天挖煤成績,比營養差酌煤礦工人要多0.5-1倍。營養搭配不合理,不僅會讓人感到疲倦乏力,嚴重時還會影響記憶力。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富裕起來的人越來越多、營養狀態也越來越好,越來越多的人會關注營養對於長壽固的作用。在南美洲厄瓜多爾的安第斯山脈,有一村莊,多數居民都在100歲以上,他們平日食用充分的新鮮蔬菜、水果及穀物,食用肉類不多。因為當人們吃到很多肉類以後,身體裏就會產生荷爾蒙,整個免疫係統就會下降。以前在美國,小學裏有一個食品金字塔量表,它把最重要的營養劃為肉類、牛奶製品,但是如今,這個量表已經被禁用了。原因在於,專家論證這種教導是導致今天美國各種癌症、心髒病不斷地上升的罪魁禍首。因此,隻有合理的、平衡的營養才能有益於長壽。如果攝取的營養過量,反而會使人體能量代謝失去平衡,這樣就會導致肥胖、高脂血症、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等多種疾病,這對長壽不僅無益還將會構成巨大威脅。
營養專家提示
任何年齡層的人的健康都來源於均衡的營養!
生命的不老泉——水
通常,人們會認為動物隻要連續幾天不吃飯就會餓死,或者神經中毒成植物人,然而美國一位生物學家卻不這樣認為。因為他們曾經作過這樣一個實驗:將老鼠分為兩組,分別關在兩個沒有一粒糧食的籠子裏,並且生物學家隻給一組老鼠提供充足的水,而另一組什麼都沒有。
等到了第9天,那組滴水未進的老鼠全部死亡,而另一組卻依然活蹦亂跳。實驗得出結論如下:老鼠的最終死亡並不是源於饑餓,而是由於缺水。由此可見,水才真的是生命之源!
水是人體最主要的成分,按重量計算,水約占成年男性體重的60%,成年女性體重的50%~55%。年齡愈小,體內含水比率愈高。
水是人體需要量最大、最重要的營養素。水在人體內的功能包括:溶解食物使其易於消化;輸送營養;排泄廢物;調節體溫;維持體內各種器官的正常運作。
男人、女人都是水做的
生活中,我們獲得水分大概有三個途徑:飲水,當氣候和勞動對水的需要量變動時,通過飲水可予調節;食物水,即各種食物中所含的水;代謝水是由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在體內氧化分解時產生的水,變動範圍較小。
在生命長期的進化過程中,人體形成了較為穩定的呈微堿性的內環境,人體體液在正常狀態下的PH值為7.04,也就是說,人體在處於偏堿性狀態時,是最平衡、最健康的。但由於現代人大量攝入高蛋白、高脂肪的偏酸性食物,容易造成人體體質的酸性化,導致身體機能減弱,新陳代謝變得緩慢,各種代謝廢物不容易排出,內髒負擔加重,導致各種慢性疾病。因此,在選擇日常飲用水時,我們也應該選擇弱堿性的水。
在水中,是否含有礦物質與微量元素是決定其酸堿性的關鍵。大自然中的水,如泉水、湖水等一般都是弱堿性水,因為大自然賦予其豐富的礦物質和微量元素。而純淨水,顧名思義,水中除了水分子,什麼都沒有,水性自然呈酸性。
一般情況下,人們喝水的欲望不太強烈,它這一點與食欲有所差別。因為人隻有在丟失體重2%的水分的時候,才會感到口渴,而此時已經影響到了生理功能的正常發揮。然而當人們滿足口渴後,會停止飲水,其實這時僅得到所需水量的一半。當尿液變得量少、色深時,則標誌身體已經處於脫水狀態。不要用咖啡、茶、蘇打水、酒精或飲料代替水,因為咖啡因和酒精會增加排尿,從而損失水分。然而,更加鮮為人知的是,當機體丟失水分達到20%的時候,生命就會出現危險。
在眾多營養不平衡的類別中,飲水不足是極其普遍的現象,所以要學會健康飲水。人體每日所需要的水量,隨年齡、氣候和勞動強度等因素的不同而有差異。對水的需要量與人的體重、熱能消耗成正比,消耗每卡熱能需要1毫升的水分,每公斤體重需要30-40毫升的水分。
正常情況下,人體內水分的出入量是平衡的。為維持體內水的恒定,攝入的水量必須能夠補償經呼吸、皮膚蒸發和尿糞等途徑排出的水量,以保持水平衡。一個健康的成年人每天約需2000-2700毫升水。在炎熱、高溫、發燒和體力勞動量大的情況下,飲水量應相應增加。
營養專家建議:要健康飲水!
第一:飲水要適量。出汗量多、活動量大和體重較重的人,可以適當加大飲水量。
第二:少量多次。每次喝水隻喝100~150毫升,因為一旦超過240毫升,身體就不能有效吸收,會很快從腎髒排出,根本達不到健康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