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章 特殊疾病養生(1 / 3)

肥胖症、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壓、心髒病、癌症等疾病,已嚴重危害人類的健康。健康養生,必須注意對這些疾病的預防和養護。

痛風與養生

痛風是長期嘌呤代謝障礙、血尿酸增高引起的疾病。嘌呤廣泛存在於各種食物中,經人體的新陳代謝生成尿酸。如果由於某種原因,人體生成的尿酸過多或者排除過少,滯留在血液中的尿酸就會增多,出現一係列痛風症狀,嚴重者會危及生命。

通常,經過短期治療,痛風的症狀會在幾天內消失,但痛風仍有可能在任何時候複發。那麼,究竟怎樣才能做好痛風的預防和保健工作呢?

(1)痛風的預防

養成健康的飲食習慣。科學飲食,避免營養過剩及肥胖,保持理想體重。戒除吸煙、酗酒等不良嗜好。注意勞逸結合,長期從事腦力勞動者,每日應參加一定的體力活動。

合理安排生活。生活要有規律及節製,同時培養樂觀主義精神,經常參加文娛及體育活動。

定期體檢。體檢對預防痛風非常重要,尤其是40歲以上者或肥胖者,應每年做1次體檢,以早期發現高尿酸血症,防止向痛風發展。

肥胖者、糖尿病者、30~50歲的腦力勞動者、經常暴飲暴食者都容易患痛風,需要引起足夠重視。

(2)痛風患者的調養

痛風患者在治療的同時要切記以下內容,並嚴格去做,對健康將大有益處。

菜肴。飲食與痛風的發生關係最為密切。痛風患者應盡量少食含嘌呤的食物,不食高嘌呤食物。高嘌呤食物主要有:動物內髒、海鮮、沙丁魚、鳳尾魚、帶魚、雞湯、肉湯等。此外,有些蔬菜也含有較高的嘌呤,如韭菜、菜花、黃豆芽、扁豆、菜花、紫菜、菌類等,也不宜食用。

主食。痛風患者的主食應以細糧為主,如精麵粉做的麵食、精大米等,不宜吃粗糧,因為粗糧製品中嘌呤含量較細糧多。

飲品。痛風患者不宜飲濃茶及咖啡類飲料,茶和咖啡中含有少量嘌呤及興奮劑咖啡堿。特別要避免飲酒,酒中的乙醇使體內乳酸增加,而乳酸會影響腎髒排泄尿酸,易引起泌尿係統結石。特別是啤酒在發酵過程中可產生大量嘌呤,對痛風病人非常不利,應禁止飲用。

攝入充足水分。每天保證2000ml白開水,不包括牛奶、湯、稀飯等其他流食。人體70%左右的尿酸從腎排除,每日尿量達到1800ml,則說明飲水量充足,有利於尿酸的排泄。夏季多汗,飲水量要增加。

規律生活。按時作息,定時進餐,七分飽為宜,保持理想體重,避免勞累及精神刺激。

適當鍛煉。運動時逐漸加量,運動適當,不可過量。禁止劇烈運動如踢足球、快跑、滑冰、遊泳、登山等。劇烈活動使體內乳酸產生過多,尿酸隨之增高,易導致痛風性關節炎發作。

定期體檢。定期檢查血尿酸,以利於痛風的治療。定期檢測血糖、肝腎功能、B超、腎圖、X線、EKG等,以早期發現心肝腎病變,早期治療。

藥物治療。患了痛風,要找風濕科醫生係統正規治療。不論選中藥還是西藥,都要在醫生指導下用藥,並要堅持治療。

腎炎與養生

腎是一對拳頭大小的器官,對維持生命起著重要的作用。腎可通過排除廢物和過多的液體來淨化血液,對維持體內化學元素平衡、調節血壓高低、維持人體健康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作為腎髒最常見的疾病——腎炎,對人體健康的危害是十分重大的。據不完全統計,腎炎在我國患病率為2%~4%,患病人數較多。由於腎髒病變的發展和惡化,每年每百萬人中約有96~100人死於腎功能衰竭。

由此可見,日常生活中的腎病養生是決不容忽視的。

(1)腎炎的症狀

水腫:常以眼瞼開始,繼而雙下肢,重者出現全身水腫,甚至胸、腹腔積水。

高血壓:一般是腎病發展到一定程度出現高血壓,少數患者在腎病初期就伴有高血壓;而原發性高血壓引起的腎病是先出現高血壓後引起腎損害,所以患有較長時間高血壓者要定期檢查腎功能。

貧血:其原因有些是血尿失血所致;較多是由於腎損害影響了紅細胞生成素的分泌導致貧血。患者常出現麵色萎黃、全身無力、毛發幹枯等症狀。

腰痛:表現為腰部陣痛或酸痛,腎結石者可為絞痛。

排尿不正常:尿中泡沫明顯增多,或尿色發紅、混濁、尿頻、尿急、多尿、少尿或無尿等。

出現以上症狀均需及時就醫。但是,有相當一部分的腎髒病患者沒有任何症狀,僅表現為四肢乏力、頭昏及腰酸等,此時更應引起重視。

(2)腎炎的預防

加強鍛煉。引起腎炎的主要原因是感染,特別是鏈球菌感染。因此,預防腎炎最好的辦法是加強身體鍛煉,增強機體的抗病能力,以減少上呼吸道感染、咽喉炎、扁桃體炎等疾病侵襲。

控製血糖和血壓。如今糖尿病和高血壓病人逐年增多,該類病症很容易並發腎炎,引起尿毒症。因此,平時一定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改掉酗酒吸煙等不良嗜好,定期進行健康檢查,及早發現糖尿病和高血壓病,有效地控製血糖和血壓。

合理用藥。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和文化素質的提高,一些人患了小毛病,往往不去求醫問藥,而是在對藥理一知半解的情況下到藥店買藥超劑量服用,殊不知藥物有治療的作用,也有它的不良反應。藥物中絕大部分的藥是先經肝髒解毒,後經腎髒排泄,故腎髒和肝髒一樣為機體中毒易感器官,容易受到損害。所以,一旦生病,必須在醫生指導下正確合理地使用藥物,減少藥物性腎炎的發生。

肝炎與養生

肝炎是肝髒炎症的總稱。可指一組病毒性疾病,即通常所說的甲、乙、丙、丁、戊型肝炎;也包括由於酒精亂用、食用藥物或攝入了環境中毒物引起的肝炎。肝炎是常見的嚴重傳染病之一。許多肝炎病例沒有被診斷出來,是由於被誤診為流感。

盡管大多數肝炎病人通過治療可以恢複,並終身具有對此病的免疫力,但仍有少數人死於急性期。另外,也有很多病例發展為慢性肝炎,即肝髒病變持續超過6個月。慢性肝炎可導致肝硬化或肝死亡。

(1)肝炎的分類

甲型肝炎:通常是通過糞便汙染的食物或水經口傳播的。

乙型肝炎:是傳播最為廣泛的病毒性肝炎,可通過母體、性接觸、輸血及靜脈吸毒者共用注射針等方式傳播。

丙型肝炎:一般通過血液或汙染針管傳播。

丁型肝炎:隻出現在已感染的乙型肝炎患者中,並有使病情加重的趨勢。

戊型肝炎:與甲肝相似,常通過糞便汙染傳播,並且不會導致慢性肝炎。

酒精、中毒及藥物相關性肝炎:可引起與病毒性肝炎相同的症狀及肝中毒。

(2)肝炎的症狀

由於本病可能被誤診為流感,或者由於一些病人沒有任何症狀,致使許多肝炎病例沒能被診斷出來。常見的肝炎症狀有:食欲下降;乏力;低燒;肌肉或關節痛;惡心、嘔吐;腹痛等。

(3)肝炎的飲食調養

正確的飲食習慣對治療肝炎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急性或慢性肝炎患者應多吃富含維生素的食物,如全穀類食物、水果和蔬菜、煮熟的幹豆和豌豆等。這些食物有助於消除聚集在肝髒及膽囊中的膽汁酸和毒物。

營養學家認為,攝入大劑量維生素C,可減輕肝髒炎症,使病情得到改善。研究提示,大劑量維生素B12及葉酸,可以縮短疾病的恢複時間。

(4)肝炎的預防

預防肝炎的關鍵是接受預防免疫、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及了解有關常識。適當的汙水排放設施和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有助於減少甲型及戊型肝炎的傳播。在汙水排放設施不完備的地區,應將所有食物煮熟後食用,吃水果應去皮。

看護乙型、丙型或戊型肝炎病人時,應經常洗手,用肥皂及熱水清洗病人的生活用具、床具和衣服,特別是在發病最初兩周內,病人的傳染性更強。

避免接觸肝炎患者的血液或體液,可預防乙型肝炎的傳播。不要與病人親密接觸,共用剃刀、剪刀、指甲刀、牙刷或針管。如果懷疑自己被感染,應盡早接受甲型或乙型肝炎的免疫血清球蛋白或疫苗治療。

肺炎與養生

肺炎是指肺實質的炎質,按病因可分為細菌性、黴菌性、病毒性和支原體性肺炎。肺炎是許多疾病的並發症,像常見的感冒、流感,都可以從一個人傳播到另一個人,因其他疾病住院的病人也可染上細菌性肺炎。

臨床上,最常見的是細菌性肺炎,其中約90%~95%是由肺炎球菌引起。病毒性肺炎通常比較輕,細菌性肺炎則比較複雜而嚴重,在沒有抗生素以前,肺炎是致命的。

肺炎易感染,其形式也多種多樣,那麼,做好肺炎的養生保健都要注意些什麼呢?

(1)肺炎的誘因

肺炎的誘發因素有受寒、病毒感染、酒醉、全身麻醉、鎮靜、麻劑過量等。這些因素會削弱全身抵抗力,破壞呼吸道黏膜纖毛運動,減損細胞吞噬作用,使致病物能輕易地吸入而引起感染。

此外,心力衰竭、有害氣體的吸入、長期臥床的肺水腫、肺淤血以及腦外傷等都有利於細菌的感染和生長繁殖,進而導致肺炎。

(2)肺炎的症狀

低熱、發冷、肌痛、無力、頸部淋巴結腫大、咽痛、咳嗽是病毒性肺炎的典型症狀;

高熱、咳嗽、大量膿痰、痰中帶血、氣短、呼吸急促、隨深呼吸而加重的胸痛、乏力是細菌性肺炎的症狀;

食欲減退、體重減輕、發熱、咳嗽、咳痰、偶有短暫的意識喪失,是吸入性肺炎的症狀;

在兒童中,費力、快速呼吸(45/分以上),突發的發熱、咳嗽、喘息、皮膚青紫是肺炎症狀。

(3)肺炎的預防

加強體育鍛練。適當的體育鍛煉可以增強自身的免疫功能,尤其是呼吸道的抗病能力。

飲食調養。多吃富含維生素A的食物,能促進呼吸道黏膜的健康。

戒煙酒。吸煙可以明顯損傷有濾過肺內刺激物功能的呼吸道絨毛,吸煙能減弱對細菌和病毒的抵抗力而引起肺炎。酒精可以削弱人體免疫係統抵抗各種感染的能力,包括肺炎。

注意生活調理。居室通風,即使是冬天也要定時換氣,以保持室內空氣新鮮,減少致病微生物的濃度。生活中要防止過度疲勞。

預防上呼吸道感染。冬春季節尤其是流感流行期間,避免經常去公共場所。患流感等傳染病易引發肺炎。

胃炎與養生

胃炎是胃粘膜炎症的統稱。胃炎是比較常見的一種疾病,一般分為急性胃腸炎和慢性胃炎兩種。胃炎多見於成年人,但也可在任何年齡發病,自我保健是防治胃炎的最好方法。

(1)胃炎的症狀

急性胃腸炎,胃部常有充血、水腫、糜爛、出血等改變,一般是因暴飲暴食、飲食過量或食用變質腐敗、刺激性及過分粗糙難以消化的食物引起的胃腸道炎症。四季均可發病,但以夏秋季居多。

慢性胃炎,常有消化不良、食欲減退、上腹不適或隱痛、飽脹、泛酸、惡心、嘔吐等現象。這些症狀可持續存在,也可反複發作。出血是慢性胃炎患者常見的並發症,特別是肥厚性胃炎患者更易出血。慢性肥厚性胃炎患者有時可呈周期性、節律性的上腹部疼痛。萎縮性胃炎患者可並發貧血或胃癌,老年人易發生慢性萎縮性胃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