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郎君,你為何於此處書寫?”
一名圍觀的中年人忍不住問道。
楊彥放下筆,拱了拱手:“代寫書信。”
“代寫書信?”
人群中起了些議論。
在明清時代,代寫書信的很多,但是這個時代,讀書識字被世家大族壟斷,平民很難有獲得教育的機會,包括庶族地主,大部分人一輩子目不識丁,代信通常指捎個話,沒誰會捎書信。
不過捎話的缺點是傳著傳著,就離題萬裏,甚至被別的事情打岔,忘了傳話。
楊彥也不著急,自顧自的書寫。
沒過多久,一名穿著還算得體的中年人扒開人群,衝了進來,問道:“小郎君,可是代寫書信?價錢如何?”
楊彥向置於案頭的竹簍一指:“隨緣,看著給,若無錢,分文不收。”
話是這麼說,但是竹簍裏擱著幾枚五銖錢,這就等於是暗示鐵錢不收。
當時江東的貨幣極為混亂,即有漢魏兩朝的五銖錢,還有吳國孫氏鑄的,如車輪大小的大泉當千,實際重量卻隻有三十六銖左右,也有地方大族私鑄的鐵錢,以次充好,濫竽充數。
據考證,一克約等於當時的1.75銖。
由於僑姓士族渡江南下,攫取了政治權力,作為補償,在經濟上給予吳姓士族特權,允許吳姓大豪私鑄貨幣,鑄造了大量的劣質鐵錢在市場上流通,瘋狂掠奪社會財富!
實際上相比大多數的吳姓士族,僑姓士族在當時還算是開明的,當然了,葛洪是個例外。
隨便給,是給多少?
就象現代社會的和尚道士化緣,嘴上說隨便給,但是又拿個冊子給你看,上麵記載著誰誰誰捐了幾千或者幾萬。
楊彥的隨便給以五銖錢打底,和這個性質差不多。
不過那時的人,思想比現代人單純,想不到裏麵的門門道道。
中年人看了眼竹簍裏的五銖錢,就從懷裏掏出個袋子,伸手抓了一滿把,足足幾十枚五銖錢放進竹簍,才道:“家母得了重病,盼見遠在山陰(今浙江紹興)的幼弟一麵,令速歸,請小郎君幫我書寫。“
”稍待片刻!“
紙已經被楊彥裁過了,一尺長,半尺寬,他從中取了一幅,攤在幾案上,奮筆書寫,為了對得起這幾十枚五銖錢,楊彥很可恥的水了,寫了好幾十個字,基本上一個字一枚五銖錢。
寫好之後,抖了抖,晾了晾,念了一遍,才遞給中年人道:“待墨跡完全幹透再封好,速遣人送往山陰。“
”好,好,多謝!“
中年人如獲珍寶般,捧著紙,急匆匆擠了出去。
頓時,圍觀群眾嘩然,眼見著楊彥隻寫了幾十個字,就淨賺幾十枚五銖錢,幾乎相當於一升穀子,這真是生財有道啊!
楊彥也不管別人怎麼議論,繼續寫他的三國演義。
沒過多久,一名四十多歲的婦人擠了進來,站在幾案前,期期艾艾不說話。
楊彥放下筆,問道:“這位夫人可是要寫信?”
“這……”
婦人咬了咬牙道:“妾有一子,於下邳戊守,聽說近期羯騎時常於下邳附近出沒,妾擔心會爆發爭戰,是以想請小郎君幫妾修書一封,問明情況,報個平安回來。
隻是……妾家清貧,隻有這麼些,若是不夠,能否先寄著,他日再還給小郎君?“
說著,婦人從懷裏掏出個布包,用那粗糙的手打了開來,裏麵包著幾枚鐵錢。
周圍議論再起,婦人也顯得很羞愧的樣子,低下了腦袋。
楊彥看著婦人,這名四十多歲的女人,如果放在前世,保養得體的話,應該能保持著三十左右的容貌,即使不保養,也是胖乎乎的富態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