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23章 味精(1 / 1)

又稱味素,化學名稱叫穀氨酸鈉。是一種鮮味調味品,有固體和液體之分。是用大豆、小麥麵筋和其他含蛋白質的物質,采用澱粉發酵法製成,固體為晶體顆粒和粉末狀。一般味精含穀氨酸80%~95%。

中醫養生

味精性溫,味甘,入胃、肝經。有增鮮開胃、醒腦鎮驚的功效。對大腦發育有明顯幫助外,還對因血氨增加引起的肝昏迷、慢性肝炎和神經衰弱有一定療效。

營養檔案

味精不僅是一種很好的鮮味調味品,也是一種營養品,由於它是一種蛋白質分解的氨基酸,極易被人體所吸收,對改善人體營養狀況、防止兒童發育不良等都有一定作用。

味精能改變人體細胞的營養狀態,使腦內乙酰膽堿增加,因而對神經衰弱,大腦發育不全及精神分裂等症有一定的治療效果。

適量食用味精,對兒童發育不良,大腦發育不全及精神分裂等症有一定的改善作用,還可改善智力不足及腦出血後遺的記憶力障礙等。

健康吃法

放入味精的最佳時機是在菜肴將要出鍋的時候。

菜肴需勾芡的話,味精投放應在勾芡之前。

飲食禁忌

不宜長時間高溫煎煮。因為味精在高溫下會變成焦穀氨酸鈉,不但失去鮮味,還會產生輕微的毒素,對人體有害。

味精也不能用於堿性和酸性較濃的食品,否則也會產生一種不良氣味的穀氨酸二鈉,失去調味作用。

味精用量不能太多,否則還會產生一種似鹹非鹹、似澀非澀的怪味。過量食用味精還會使人出現口渴嗜睡的生理現象。

孕婦不宜吃味精,因為味精可能會引起胎兒缺陷。處於生長發育期的少年應嚴格控製攝入量,以免對骨骼生長不利。

高血壓患者如果食用味精過多,會使血壓更高。

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病人忌食味精。

一招鮮

由於味精在酸性物質中不易溶解,酸性越大溶解度越低,鮮味的效果越差。因此對於一引起酸性菜肴,如糖醋、醋溜等菜類,不宜使用味精。在含有堿性的原料中不宜使用味精,因味精遇堿會化合成穀氨酸二鈉,產生氨水臭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