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釵

世說新語

作者:張曉林

萬曆年間,圉鎮鬧瘟疫,十戶人家有九家都空了門戶。滿目野草淒淒、殘垣斷壁,好不荒涼!一些陰氣重的地方,譬如坑塘等低窪之處,大白天都會聽到鬼的厲哭。到了夜裏,這些地方更是鬼影隱隱、鬼氣颼颼。一時間,圉鎮上空的太陽都暗淡了光影。

圉鎮濟寧寺方丈巨然,是一個得道的高僧,睹此慘狀,佛心不忍,便長跪大殿佛像前,念過佛號,道:“老納要造一口巨鍾,用鍾聲驅散瘟疫,還眾生一個朗朗乾坤。”

高僧要出門募化,臨行前,他把僧值叫來,叮囑再三,說,若有人得知消息前來布施,一定要把布施所得都用於造鍾,不得他用!

僧值唯唯答應。

某村有寡婦鹿娘,長著一對秀氣的長辮,一雙辣椒般的金蓮。她的丈夫,一個手很巧的小木匠,也在這次瘟疫中喪了生。小木匠在時,這小兩口兒的感情很好。小木匠送過鹿娘一枚木製的釵,為製這枚釵,小木匠花了近兩個月的工夫。木釵很精致,上麵雕有一對鴛鴦,這對鴛鴦就如活的一般,這是小木匠送給鹿娘的新婚信物。

這枚木釵,鹿娘卻舍不得戴,她把它藏在了胸前。

鹿娘有了一個孩子,才剛滿周歲,還沒離懷。長著一頭亂茸茸的黃頭發,小臉蛋胖嘟嘟的,這是個誰見了都會喜歡的小家夥。可是,這孩子也染上了重病,渾身燒得火炭一般,小鼻子一張一翕扇動得厲害,他的小嘴巴,不住地大張著,似在哭叫,可是已沒有了一絲的聲響。

鹿娘的心都碎了!她恨不得把孩子的病抽離到自己身上來。

她抱著孩子,要到濟寧寺去,祈求神靈來保佑她的這根獨苗苗。這是她的最後一線希望了。

鹿娘住的這個村子,離濟寧寺有四十多裏路,她抱著孩子,一步三磕頭,走得很艱難。一對秀氣的發辮,早已撲散開來,像一塊肮髒的黑抹布了;一雙金蓮,磨爛了,血都浸到繡鞋外麵來了。

來到濟寧寺,她見很多人都在捐助鑄鍾。鹿娘也要捐,她去身上摸,可摸遍全身,一枚銅錢都沒有,隻摸到了那枚木釵。她渾身顫了一下,手便緩了緩。她又看見了懷裏的孩子—“撲”,釵掉進了募捐匣裏。

晚上,僧值清點捐助銀兩,見有一枚木釵,他想都沒想,就把這枚木釵揀出來,隨手一扔就扔掉了—不知扔到哪裏去了。

不久,巨然方丈回寺。

把募化布施得來的銀兩都拿出來,造鍾。鍾很快造出來了,可是—鍾腰上卻有著一個小洞,形狀看上去很像女人用的飾物:釵。

這真是一樁奇怪的事情。

用棍子敲擊那鍾。“啵—撲!”跟丟了魂似的,這樣的鍾聲,怎驅得了瘟神?

巨然方丈說:“打碎,再鑄!”一連三次,都是這樣,巨然的臉色就有些暗,“這裏麵一定有緣故!”

僧值早嚇得呆了,頭垂得很低,他也在想: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巨然方丈手撚佛珠,兩眼箭一般射向僧值。

僧值突然醒悟,小聲說:“一位女施主舍了一枚木釵,我把它扔掉了。”

巨然方丈一顫,打一聲佛號,連道:“罪過,罪過,你扔掉了一顆心!”

僧值頭上冒出了汗,這天下午,僧值就開始在大殿內尋找那枚木釵。每個角落都摸遍了,連磚縫都一個個摳了又摳……十根手指磨得血淋淋的,染遍了大殿每一處可疑的地方……

那枚木釵呢?沒找到。

天黑下來時,僧值還在尋找,他一定要找到那枚木釵不可!他急得都快瘋了。

僧值整整找了一個通宵,黎明時,他才在那尊佛像的腳下睡去。朦朧中,他看到了那枚木製的釵,那枚釵在黑暗中發著亮光……

第二天,巨然方丈來到大殿,殿外立著那口鍾。他走近鍾,驚訝地發現,那個釵狀的洞已經補上了。他用棍子敲一下那口鍾,咚—嗡嗡—嗡—嘹亮雄壯,渾厚非凡。那鍾聲在圉鎮的上空一紋紋蕩漾開去,霎時,圉鎮陰霾的天空一下子燦爛無比了。

五年後一個婦女來殿磕頭,等她磕過頭走出大殿後,她身後“撲”的一聲,有一枚破舊了的木釵從佛像頭頂滾落到地上—可惜,她沒有聽見—她隻看到了那口巨鍾。她愣了一下,走了出去。

她走向停在寺外的一輛馬車,馬車上坐著一個男人和一個五六歲的孩子。

(趙雷 圖)

選自《小說月刊》20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