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記年表

敘事史

作者:李生明

人生的一個甲子即將過去。回顧來路,1973年1月高中畢業回村後的五年務農生活,是我漫長人生道路上最基礎、最要緊的決定性時段,而1977年11月參加的恢複高考又是我生命中臨門一腳的高峰體驗。沒有五年的艱苦任性曆練,就沒有1977年的巔峰時刻,也就沒有後來的一切成就和收獲。母恩、黨恩、“七七”情——委實是我終生的至恩至情,永誌難忘,湧泉難報。唯有長歌,聊表心願,伴我天年。

以1977年國家恢複高考政策為節點,我的命運與母親在至關重要的時刻緊緊相連。沒有母親的本能哺育固然沒有我的健康成長,而更刻骨銘心的是,沒有母親在寒苦無助中的無聲期盼,便不能激勵我在絕地中發憤。母親是善良的,更是含蓄、深沉、久遠和深通大義的。我從未記得她當麵表揚過我什麼,她隻是坐在炕頭上靜靜地聽村裏串門人怎麼議論。母親已走23年,這正是我當年有幸邁進大學門檻的年齡。今年底,我就要退休了。作為人生的一個交代,我有時夜裏醒來總有點忐忑不安,這是因為有一件鬱積已久的心事尚未了卻。我要把與新中國在第一個乾坤轉折時刻的命運緊密相連的一段往事,用新近所學的古體格律詩的形式,簡潔地再現出來,借以喚起那年那月的一些激情和悲情記憶,向社會、青年、後代提供一個共和國的時代切麵,同時也作為自己終身自重、自省、自強、自警、自勵之教材,時刻提醒自己從哪裏來,要到哪裏去,永遠保持艱苦奮鬥和守正篤學奮進的昂揚正氣,始終相信人在做,天在看,“頭上三尺有神明”,始終相信“耕讀忠厚傳家久,詩書禮儀繼世長”的古訓,始終相信“惡有惡報,善有善報”的天理常倫,力求把修正完善自己的品格修養堅持到生命的最後一刻。

第一章 浸潤苦紅憶少日

長城近南之黃土高丘

七梁八岔院前坡,地廣民貧內鬥窩。

市縣兩離分百裏,居家臨下瞰山河。

明朝移民戍兵後代

村北馬營宗主墓,群碑彰顯祖功殊。

相聞堡壘戍兵聚,就地轉民衍後族。

小腳母親之秋瓜

四十六歲育秋瓜,十崽夭殤剩兩娃。

二老白丁兄顧外,農中三載返窯崖。

席刺致殘

忙拴窗檔防跌地,葦刺插膝母不知。

盛夏腫膿如水桶,髕骨手術致殘疾。

大同礦務局白洞礦1960年“五九”事故

四歲撒歡看鼓匠,哪知礦難長兄亡。

十年彈雨安無恙,遺卻三孺母淚長。

董必武副主席代中央主持製定撫恤政策

高產蠻盲大躍進,一殤殉難小千人。

慈祥董老奉公處,養大送終體恤民。

父親趕馬車到百裏外的礦上認遺體

累累焦骨擺滿院,單憑疤腿認屍還。

懸梁逼債狗狂咬,憤起“吃糧”年少艱。

大哥

爹雇煤窯趕大車,土豪逼債吊梁哥。

憤奔革命打東寇,驅蔣援朝衛祖國。

“八路”兄(1925-1960年)

抗倭驅蔣赴朝鮮,集體安置退伍員。

銅質“八一”皮帶字,徑直係到大學前。

爹爹帶我討救濟

白洞礦深山路遠,借推病母討憐錢。

當年撫恤含雙老,能動勤勞父未填。

爹帶我到大同二姑家

五龍壁巷看老姑,種菜金蓮雜院屋。

車站來回寧步走,五分省下供讀書。

童年隨母到集寧

霸王河畔塞風平,兄舅謀生口外城。

上下炕頭無止已,食堂蓧麵味腥濃。

童年隨母過果園遇辱

山下鄰村隨士營,背心新買裹包行。

本村惡棍疑偷果,質問搜身母淚崩。

母慟哭礦難兄

鬼節燒紙送寒衣,寂夜荒街母漫啼。

焦等催回多往返,年年最怕過十一。

爹牽驢護母上聚樂公社醫院看病

瘦脊被褥墊雙層,棉襖頭巾顛簸行。

貧血依然續草藥,頭暈耳背伴終生。

少年憂患

堂屋寒夜母暈倒,爹抱兒抬酸淚拋。

驚定思來無盡怕,未及天墜擔獨挑。

1962年村辦公共食堂

隨母打回糠菜餅,進家獨占吊牆釘。

鋤田半晌父無飯,滾水充饑再上工。

黨員父親

苦大靠實榮入黨,也曾赴縣掃科盲。

最神秘數林彪死,封閉農中貫徹長。

小學(1962-1968年)

古廟暗窯當教室,薅苗灌鼠救秋急。

大人夜會旁聽曉,翌日尋常早自習。

小學一年級買鉛筆被搶

相伴鄰村買紙筆,群娃堡外搶無遺。

翻梁九裏回空手,明日愁升小二級。

一年級學唱《我的祖國》

晚會迷聽波浪寬,唱學原在小學端。

大河橫跨刺刀上,每每英雄戰眼前。

窯頂讀《狗又咬起來了》

串門姨母話頭勁,吵我神思難聚中。

窯頂穰窩辟靜地,紅文每念淚滴淋。

村西京包線養路工區看《英雄兒女》

鐵路工區看電影,回家剪幟效王成。

及今六秩不服老,義戰心甘為鬼雄。

滑冰

木板鐵絲兩柄劍,滑冰溝汊樂翻天。

盼得數九無淹水,直下飛崖還向前。

南梁:百團大戰微戰場

遊擊八路破鐵軌,鏖鬥南梁血肉飛。

少小戰壕挖器件,當年“藏反”母思追。

記雨

雨急院小水瀦留,溢檻衝門窺炕頭。

老父操鍬挖墊捅,患魔頃刻送出溝。

少年幫母推碾悟“發展”

對門推碾陷冥想,發展藍圖道理長。

半米半糠前袋畢,趁收糊麵記即章。

西梁小塊地

開墾西荒小塊地,葫蘆豆角小雜齊。

爹擔茅桶我拿鏟,奶菜天陰最怕蛆。

兒時恐懼探照燈

高囪傍晚擋煙風,忽見長空巨筒明。

急喊爹媽強壯膽,原為部隊探照燈。

兒時野外撿玉米茬遭遇外星人

獨身午後撿秋茬,忽見溝崖四怪爬。

矮體盔甲無話語,上坡快拐嚇頭麻。

兒時引爆手榴彈

閑窯偶撿手榴彈,夥伴提商引爆玩。

放置碌碡藏壁後,石頭砸下火星藍。

兒時近戰

板牆土塊玩開仗,子彈橫飛左眼傷。

旬日方能掀縫看,課學耽誤險成盲。

1965年拉練部隊駐村

皮線拉街發報忙,掉溝坦克又出疆。

中蒙二線製高點,號我西窯野戰房。

1967年拉練部隊魚水情

父撿洋灰抹灶台,西窯班長鏟頻拍。

晨先掃院後操練,傍晚一兵挑水來。

1968年拉練部隊軍民歡

民兵部隊互拉歌,炎午街頭起巨波。

軍號順催上早課,人囚教室竅飛鴿。

“文革”風暴(1966-1968年)

緊步民兵砸獸脊,“走資派”壞上門批。

遠足造反縣革委,不帶學生情緒低。

唱紅歌激情四溢

光輝北鬥聚群星,燦爛朝陽葵放盈。

每唱紅歌沸熱血,雪山草地念前雄。

被“捉大頭”

自製“文革”紅袖章,同學誆我姐昨盲。

母接方布代縫綴,“而立”才覺缺智商。

“文革”中教材

三生站背“老三篇”,卡阻強留續下圈。

社論選集充課本,知識位次重接班。

“文革”“群專”致死人

臂裹朱章“紅小兵”,包教語錄老嫗聽。

民兵主政鬥批會,眼見“敵人”倒地崩。

打手

旗杆賴歹管看田,左右開弓弱嫂慘。

捆綁遊街拿手戲,悚然毛骨畏群專。

小農經濟

溝菜蘿卜沙地瓜,油坊豆腐自生芽。

丘民倒也低溫飽,隻惱階級過分抓。

全村哭唱《不忘階級苦》

正月夜闌燈火亮,宣傳隊戲訴衷腸。

戲台孤女歌聲咽,苦淚橫流感眾傷。

少年勞作自留地

自留地遠愁擔糞,起早捎昏肩血湮。

大綁腰身背穀薯,爬坡跌坎更抽筋。

效“獨立寒秋”而秋泳

秋到野潭水已寒,臨危攜侶渡回環。

未知來日營何事,隻想高飛山外邊。

少年隨父上墳

一望坪墳油菜黃,小饃香紙母裝筐。

新墳近祖逐堆祭,礦難雄兄最感傷。

除夕

燃旺粱秸再敬香,年糕穿筷烤焦黃。

請回宗祖供牌位,堂龕常覺神鬼藏。

愚昧父母致神傷(一次夢魘醒後作)

主席畫後藏神像,歲越三十賴信仰。

夢魘常驚同室醒,詩前鬼正打門幫。

寒窯

窯南崖柳朔風號,土炕邊頭凍死貓。

老母爐渣泥拌炭,蒙爐保火惡寒消。

冬夜

後炕小爐泥炭暖,汽觸煙筒免身黏。

父圖多掙看糧場,母子相依苦也甜。

遊八仙

正月初八迎喜神,消災祛病遠南門。

先頭青壯爆麻炮,聾母嶙峋側耳聞。

搖籃

姐妹弟親始未有,兄高廿歲自鴻溝。

家貧貌陋舅姑遠,趣味全生書裏頭。

公社農中建校(1970-1972年)

打井搬磚蓋教室,種糧掏廁培方畦。

冬篩鐵道石渣土,兩載高中僅鍍皮。

農中(初中1年,高中2年)夜讀

對頭長炕混鼾聲,獨守爐坑借炭明。

查夜老師躡腳過,苦學傳遍校園中。

公社農中上初二(1970年)

小學戴帽算初一,寄宿農中餓肚皮。

木匠夥夫同炕睡,升學筆試獲高績。

文通理不順

文稿上牆成典範,點評造句冠全班。

組裝晶管雷達樣,理化通如實在難。

推導解析幾何公式

步步為營推導開,率達彼岸燙紅腮。

應師演示滿黑板,因果無程簡教材。

多次偕女同學赴農中

周日晌偏前後走,穿溝過坎不交流。

她家托付靠得住,我念全鑽書裏頭。

高中時每午分食給初中族弟

優待賣糧吃供應,些些麵粉入腸空。

同學難忍輟學走,分半饅頭不枉兄。

夜生動力

左爹僵腿哢吧響,右母呻吟如報喪。

他日雙亡誰伴我?自逼絕境念書強。

爹帶我到公社供銷社花140元買

“永久”牌自行車

信用取錢憑恤證,駭人高價爽答承。

四元三角月標準,全靠國家撫慰成。

1968年北京插隊知識青年來村

臘寒鑼鼓響村外,十二京生插塞懷。

絨帽製服白細麵,放牛開會侉風來。

下鄉幹部、北京知青與父親

入黨動因隻“為受”,鄉官反問窘撓頭。

剪甲親握粗黑手,京女長工消塹溝。

知青苦樂

教唱小學焦裕祿,遠飛大雁眾耳熟。

評分不滿衝突起,捆綁揮刀心內哭。

第二章 五年農務奠磐基

1973年高中畢業回村之正月

挑水偶出街伴笑,居家複課太無聊。

哪知規劃早籌定,持久為功不誤勞。

父母宴請幹部

過罷元宵請幹部,爹陪娘伺為兒圖。

歡酌啃肉聊農事,人走心疑有用無?

雇木匠做大櫃

打個洋箱為我籌,成家有譜再漆油。

雷擊洪暴輸原料,未解當時良苦謀。

1973年4月上泉村小學代課

溝壩推車傳社話,補缺代課快出發。

聽說母校薦推我,鬥膽登台像樣抓。

代課教師

參照師兄寫教案,自修模具夜加班。

粉刷教室書標語,每日津貼八角錢。

1973年8月24日被迫離教返村

教書脫產視便宜,借口缺勞歸隊裏。

大野蒼茫負重返,攥拳冒雨斬荊棘。

立誌

殘照呆雞立破院,裹足病母土窯前。

返農離教昨宣布,明早出工執牧鞭。

1973年9月15日京包線民兵護路

樹枝遮體麵朝外,監視敵情防路災。

專列榮乘周總理,蓬皮杜看大佛來。

與“二大頭”溝坡牧羊

手握長鞭淚不流,洗心換骨正開頭。

怎如草地雪山苦,晝牧燈讀戰未休。

炎午背草回村一瞥

定額割草供牲畜,大堡穿溝五裏途。

負重百斤抬汗眼,女偕村幹納涼舒。

1974年3月樂誦長詩《西沙之戰》

上工順道誦西沙,溝壩墩夯望海涯。

領海國威憑戰勇,我身何日把敵殺!

沙塵暴天氣種麥

春風並不都溫暖,土麵泥身沙瞼沾。

糞麥柳籮脖下掛,點播撮替觸唇鹹。

本村、柳溝村修水庫

向晚築基夯號亮,截流建庫壯勞忙。

暑寒交替無休已,遠望陰山渴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