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感謝鄧小平(1 / 1)

感謝鄧小平

卷首語

鄧小平的三起三落,他的革命生涯和他在法國、蘇聯不同製度國家裏的生活經曆,塑造了他不同尋常的意誌。通過紀念這位偉人,今天的人們應能更好地了解國家改革開放的來龍去脈,堅定全麵深化改革的決心和信心。我們要感謝鄧小平。我們還要不辜負鄧小平。

《曆史轉折中的鄧小平》電視劇把人們帶回到從粉碎“四人幫”到1984年那段令人難忘的歲月,觸及一批敏感事情和敏感人物,展現了鄧小平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總設計師的偉大功勳。

1984年是中國改革的一個高潮,那一年學生們在國慶遊行中打出“小平您好”的條幅,抒發了全國人民的心願,電視劇以那個時間點作為句號,是很完美的。

然而鄧小平被中國人民深刻銘記、愛戴,決不是以1984年為句號的。電視劇會讓年輕人看到,1984年之前的改革路線形成是多麼艱難,但更難的,其實是對這條改革道路的堅持。

對1984年以前的那段改革,中國社會如今已有很高共識度。對那之後的事情,一些分歧至今未能完全消除。鄧小平曆史意義上的偉大,或許更在於他帶領大家克服了當時的不同意見,不僅走通了改革開放之路,而且形成這一國策在他身後強大的道路慣性。人們熱愛、景仰鄧小平,與1984年以後中國的複雜經曆和總效果密切相關,曆史在高度肯定鄧小平為國家和人民“做的一切”。

大概是因為上世紀80年代後半期離今天比較近,一些“敏感”尚無法消除,電視劇未繼續往後拍,這是可以理解的。但鄧小平發動的改革開放是一氣嗬成的,中間的波折都是這一宏大曆史進程中的插曲,鄧小平駕馭了它們。

鄧小平對改革開放的另一個強大推動是1992年南巡講話。鄧小平不是在真空中搞改革開放的,他被各種各樣的意見和複雜情況包圍了一路。但是他有能力把最終證明是正確的路線堅持了下來。時勢造英雄,英雄也造時勢,鄧小平就屬於後者。

今天的中國與1978年的中國可謂滄海桑田,用改革在一個大國裏製造這樣的變化對曆史來說是不可思議的。鄧小平創造了這一曆史。

鄧小平很鮮明,而中國卻如此複雜,1984年之後,尤其讓我們看到這種鮮明和複雜的碰撞。鄧小平決不是僅僅靠設計並開啟一條道路贏得曆史美譽的,他的理想主義與現實主義的結合,他的彈性和戰略定力,他在曆史重要關頭的果敢和擔當精神,都熠熠發光。

中國人民是因為鄧小平生前以及他身後國家越來越好而由衷感謝他的。人們相信,他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中國人民的福祉。中國社會乃至全世界對他高度正麵的總評價已經定型,對他更深刻的理解仍將繼續下去。

中國有少數知識分子,他們認為自己如今站得比鄧小平更高,已經超越了他的“曆史局限”。這是一種很淺薄的認識。這些人有一個嚴重缺陷,他們把個人境遇和感受當成全民族普遍性的,他們以為創造曆史隻需要決心,而不知道一種決心被曆史認同要經受多少元素的幫助和洗禮。

鄧小平的三起三落,他的革命生涯和他在法國、蘇聯不同製度國家裏的生活經曆,塑造了他不同尋常的意誌。通過紀念這位偉人,今天的人們應能更好地了解國家改革開放的來龍去脈,堅定全麵深化改革的決心和信心。我們要感謝鄧小平,我們還要不辜負鄧小平。

(本文據《環球時報》,標題為編者所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