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電動汽車緣何難以推廣(1 / 1)

電動汽車緣何難以推廣

資訊

作者:高峰

7月的上海,車牌市場冰火兩重天。這邊廂,剛剛結束的上海7月私車額度拍賣的投標人數高達136098人,中標率僅為5.4%,再創曆史新低。那邊廂,上海市為新能源汽車推出的免費牌照額度卻一直乏人問津。套用笑星範偉的名言:“都是一塊鐵皮,這差距咋就這麼大呢?”

擋在車主與新能源車之間最大的一個攔路虎,無疑是充電樁問題。

與混合動力汽車相比,像特斯拉這樣的純電動汽車,出行完全依靠充電樁,一旦離開了充電樁的覆蓋半徑,開到半路沒電的話,就將徹底變成一堆廢物。

為了打通製約新能源車推廣的瓶頸,京津滬等國內多個一線城市都把加快充電樁覆蓋率作為今後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的一大著力點。但截至目前,上海僅有約1800個充電樁,177個充電點。這些充電樁基本上集中在公共領域,進入社區的屈指可數。

進小區是充電樁建設最大的難題。因為居民小區物權關係複雜,不僅需要說服小區物業,還需要和業主進行溝通,導致推進效率較低。如今上海的4S店幾乎放棄了這種服務模式,4s店的銷售人員更願意向消費者推薦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而非純電動汽車。然而混合動力車目前並不在免費滬牌政策範圍內。

另外,續航裏程不足、現有技術不夠成熟、車輛價格較昂貴等因素,使得看似比純電動汽車更接地氣的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在與同款傳統汽車的PK中,體現出性價比不高的特點。因此,這些因素也都是購車人短期內難以選擇新能源汽車的重要原因。

與此同時,相關產業鏈的不完善也是阻礙其市場化的又一大難題。比如電池衰減或更換該如何處理,新能源汽車的絕大部分成本都集中在電池上,約占整車成本的30%甚至更高,一旦電池報廢,車輛的殘值率已所剩無幾,這中間的差價該如何彌補?對消費者來說,這都是極為現實的問題。

由此看來,新能源車想要真正進入尋常百姓家,恐怕還需時日。哪怕是免費的滬牌,也很難讓理性的消費者從心動變為行動。

Tip:移动端、PC端使用同一网址,自动适应,极致阅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