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爛王夫婦:3000萬個塑料瓶托起留德博士
作者:吳治國
[閱讀提示] 他們是一對靠收廢品為生的貧寒夫妻,在陌生的城市裏,棲身於廢棄的舊廠房,整整10年,天天重複同樣的生活:清晨,丈夫騎著三輪車出門,走街串巷收廢品;妻子則將丈夫前一天收回的近萬個塑料瓶刮除包裝,分類堆放……他們是如此卑微,卻夢想著讓兒子上大學、成大器。在很多人眼裏,這是一個難以實現的夢。可是,他們做到了,他們不僅讓兒子上了大學,還耗費50多萬元將兒子送到德國讀博士。這該是一個怎樣的勵誌傳奇呢?
2013年2月8日,還有一天就是除夕了。不久前剛從德國柏林大學博士畢業,在四川成都一家科研單位工作的朱芳峙來到湖南衡陽,與在這裏經營塑料廢品回收的父母一起過年。
朱芳峙到家時,已近傍晚,天正下著大雪。朱芳峙進門一看,父親不在家,正坐在小板凳上埋頭清理塑料瓶的母親告訴他,父親去收廢品了,還沒回。見到兒子回來,母親高興地放下手頭的活計,到廚房張羅晚飯。
看著門外漫天飄飛的大雪,朱芳峙想起從市區街道回來,要走兩三裏地的簡易公路,其間幾處陡坡,自己拉著行李箱都走得非常吃力,父親騎三輪車如何能爬上來?朱芳峙看了看時間,都快6點了,就和母親打了個招呼,出門去找父親。
在離廠房大約50米左右的一個陡坡處,朱芳峙看見大雪中,父親騎著三輪車拖著幾百斤重的廢品怎麼也蹬不上來。那一層一層的塑料廢品碼起來,堆成了一座小山,而父親的整個身子,都壓在了那落滿雪花的廢品大山之下。朱芳峙鼻子一酸,強忍住眼淚對著滿頭冒著汗氣的父親說:“爸,你怎麼裝這麼多,都成一座山了……”
朱家穀嗬嗬一笑道:“兒子,啥事都有學問。這樣裝,才是最科學的。”朱家穀告訴兒子,剛開始收廢品時,他沒經驗,把貨都裝在車廂裏,結果路上遇到一點上坡,就因為重心偏在三輪車後部,一下把車頭翹起來,把他摔了個四腳朝天,滿車的塑料廢品也散落了一地。後來,他吸取教訓,反複琢磨,在裝廢品時,每堆一層就向前延伸一點,隻留下一個讓自己可以鑽進去騎車的位置,這樣三輪車重心就穩定了,上坡的時候不會翻車……
在朱芳峙的印象裏,父親從來都是那樣樂觀,無論遇到什麼困難,父親都能想出好辦法解決。可是,幫父親推著三輪車,在泥濘的路上深一腳淺一腳地艱難爬坡,一次又一次滑到在雪地裏,朱芳峙才切身體會到了父親的艱難,熱淚不由嘩嘩直流——原來自己花費50多萬元的留學之路,竟是父親這樣扛著塑料垃圾堆積的大山,一步一步艱難鋪就的——
朱芳峙的父親叫朱家穀,是江西省吉安縣梅塘鄉人。朱家穀年幼時父親早逝,母親改嫁,由沒有生育的伯母撫養長大。朱家穀從小特別喜歡讀書,成績很好,但因為家境不好,沒有上完高中就輟學了。1982年初,朱家穀經人介紹與當地一個叫劉建英的女青年結婚。1982年12月,夫婦倆生下大兒子朱芳峙,1984年2月,又生下小兒子朱芳策。
朱家穀對自己沒有讀好書而遺憾,因此特別希望兩個兒子能讀好書,將來能出人頭地。朱家穀經常對親友們說:“我這一輩子,別無他求,就是拚死拚活也要送兩兒子上大學……”對朱家穀的美好夢想,大家都不以為然,要知道,當時那個小山村裏,十幾年來僅僅出過一個大學生,朱家穀要將兩個兒子送進大學,談何容易。可是,朱家穀就是認準了這個目標,並發誓盡最大努力實現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