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是恒久幽靜的花
愛情小說版
作者:段奇清
1932年3月的一天,陽光明媚,她到一個公園寫生,專心致誌時,突然傳來一陣跫音,她下意識地輕輕一瞥:一位年輕男子走了過來。就在這時,有風吹來,畫板向路邊的水溝倒去,他一個箭步向前,畫板被穩穩扶住。就這樣,他們認識了。26歲的他對32歲的她說:“你做我的姐姐吧!”她答應了。
於是,每次他來,她都精心烹製可口的飯菜;他則會為她買來柴米等需要用力氣搬動的東西。要不是一次生命的殷紅,也許他們會如一叢平平淡淡的菊一直搖曳在流年的光影裏。那是1938年1月,一天黃昏,他在巴黎街頭散步,無意間撞到了一個年輕人,一語不合,年輕人竟然揮刀向他刺過來……在之後的兩個多月裏,她精心照料。愛的情愫在兩人心間如春花般蓬勃生長,他們作出了共同生活的決定。
不久二戰爆發,他積極投身於抵抗侵略者的組織中。後因有人叛變,組織遭到破壞,他們徒步逃往法國南部。到了南方,他們教村莊的孩子們識字、繪畫,忙碌艱辛卻十分愜意充實。
戰爭結束後,他們回到巴黎,他在醫院工作,她則繼續她的繪畫創作。參加抵抗組織與逃難的經曆,讓他蘊藏在心中的創作素材得以充分發酵,於是,他開始寫作,常常伏案到深夜。此時,她停止了繪畫,成了他的保姆、秘書、經紀人和發言人。
幾年後,他已創作出《莫盧瓦》、《馬龍正在死去》和《無名者》三部書稿。可由於沒有任何名氣,他的小說沒有一位出版商願意出版。她認定他的書稿有著非凡的價值,麵對拒絕,一次又一次推銷。直到1950年,她終於成功了。隨後,劇本《等待戈多》的出版和上演,讓他名滿天下。
1961年,他正式向她求婚。那時,日以繼夜的寫作損害了他的健康。他說,他和她舉行結婚的儀式,隻為了在他逝去後她能得到他的錢。可她生來就不是為他的錢來的,他也不忍心拋下她一個人而去。1969年,上帝又給他們送來了一個禮物,他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
婚後的第28年,在一個充滿陽光的秋日,89歲的她先行一步離世,同年12月,他也匆匆隨她而去。他就是薩繆爾·巴克利·貝克特,她是蘇姍·德克沃·迪梅斯尼爾。